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第一专题 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专题 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444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一专题 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③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
 ④其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是较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必然产物。
2、表现
 ①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②汉初休养生息,发展农业生产,抑制商人。
 ③隋唐沿用均田制,轻徭薄赋,实行租庸调制。
 ④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都有利于于农业的发展,同时限制了商业活动。
 ⑤清初实行更名田等恢复经济的措施,对资本主义萌芽进行压制。
3、评价
 ①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治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
 ②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出现,重农抑商的政策就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考点2 中国历代土地制度
一、原始社会
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成果。
二、奴隶社会
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实质是国王私有制,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三、封建社会
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种形式。
1、地主土地所有制(我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土地制度,占支配地位)
 ①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标志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商鞅变法规定: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影响: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繁荣起过积极作用,但其闭塞性和自给自足的特点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社会的长期贫困和落后。
 ③废除:1950年新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2、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①屯田制:西汉、东汉、曹魏、蜀、金朝、元朝、明朝、清初等实行过屯田制,屯田制的推行,安置了大批无地农民,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均田制:始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流行隋唐,且被日本借鉴、吸取,其影响深远。后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唐玄宗时国家无地可分,均田制崩溃(这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之一)。
 ③更名田:1669年,康熙帝宣布把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耕种人所有,叫“更名田”
3、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其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四、中国近代的土地制度
1、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天朝亩田制度》。
 ①内容:
  A、土地问题: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分配问题: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②特点:绝对的平均主义。
 ③评价: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以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结晶,但这种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
 ①内容: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②评价: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①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
   A、内容: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的有制。
   B、意义: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②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作用: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也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五、建国后的土地政策:土地政策的四次调整。
1、1950年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①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新解放区的农民无地或少地。
 ②内容: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富农的政策。
 ③意义:连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农民翻了身,为新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1953年开始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内容:把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③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原因:党的主要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③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原因:过去的人民公社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党中央总结了合作化的经验教训,作出正确的决策。
 ②内容: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③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考点3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一、春秋末年: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1、含义:“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实有亩数收税。
2、实质:承认土地私有制。
3、影响:标志着井田制的瓦解,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转变。
二、汉朝:编户制度
1、含义: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当时农民的负担有:田租(土地税)、人头税、更赋、徭役、兵役等。
2、特点:田租轻而人头税重。
3、影响 
 ①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迅速恢复发展了社会生产。
 ②编户齐民赋税沉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
三、隋唐:租庸调制
1、原因 
①吸取隋亡教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第一专题 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专题 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