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一专题 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二、复习提要
1.注意西北(西域)、东北(黑龙江流域)、西南(西藏)、东南(台湾)四个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这在当前是很敏感的问题。①西域: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进行军事政治管理,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②东北黑龙江流域:8世纪前期,唐政府在黑水地区建立黑水都督府,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行政机构进行统治。③西藏地区:元朝政府设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行政事务和全国佛教事务。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④台湾:元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琉球就是台湾,从此台湾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新疆问题联系古代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西部大开发、东突问题、西气东输、新疆民族区域自治、上海六国组织等。
3.西藏问题联系古代文成公主、金成公主人藏、近代西藏人民反英、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西藏和平解放、西藏民族区域自治、达赖分裂祖国与西方对西藏的干涉、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等。
考点四:古代的民族融合
一、知识梳理
1.春秋:华夏族与周边各族接触频繁.加强了联系。
2.三国:蜀汉统治下的西南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有了更多的接触;吴国境内的山越迁出山区.与汉族共同开发江南地区。
3.西晋:“五胡”内迁,同汉族联系日益密切。
4.南朝:随着北方人民南迁,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迅速.福建、广东和广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5.北朝: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那里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6.两宋: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各族人民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7.元朝:汉族人民大量迁居边疆地区,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开发了边疆经济。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东南,同汉族杂居,加强了民族融合。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融合,在元朝已被称为“汉人”。唐宋以来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杂居、通婚.开始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8.清朝:境内生活着50多个民族,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二、升华认识
1.民族融合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由50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国。中华民族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彼此融合而成的。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关系、友好往来、互通有无,平等互利,共同建设祖国、反抗阶级压迫和剥削、反抗外来侵略构成民族关系.这是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
2.严格说来,我国现代以及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所有民族,血统都不是纯而又纯的,都曾经历过不同类型的融合与同化。如今我们所讲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基于长期交流与融合而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联合共同体。
3.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三次民族融合高潮:春秋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
4.民族融合的主要途径:①民族迁徙。如秦朝时中原人民迁徙到河套地区和珠江流域,魏晋以后一些少数民族大批内迁,和北方汉族人民杂居相处.北方人民南迁江南地区等等。②友好交往。特别是在统一的局面下友好相处,融合加速。③少数民族统治者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大加速了民族融合。④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⑤兼并战争,促进民族融合。⑥联合斗争。阶级斗争使民族联系更加密切。⑦国家统一促进融合。(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汉、唐、元、清的大一统局面等)。
第十三专题 野蛮的侵略 文明的碰撞
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具有野蛮性,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又具有先进性,两者相辅相成,使近代中国的历史跌宕起伏。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六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即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把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逐步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资本主义侵华的历史.是两种文明碰撞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不断探索的历史。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以争取民族独立、富强,是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脉络。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应,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消极的代表中国的沉沦,积极的表示中国的崛起。思想文化发生了巨大变迁,由“天朝上国"和“世界中心"的自大态度转变为向西方学习;由单纯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到全面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中华文明在涤荡中得到发展,逐步向近代化转型。
本专题是中国近代现代史的主线索之一,与现实联系密切,史学功能体现明显,一直是高考命题重点。各种题型均有涉及.特别是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战争与和平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考点,20xx年5月9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20xx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20xx年也是朝鲜战争爆发55周年,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尤其应该高度关注。
考点一:近现代列强侵华的过程和阶段特征
一、知识梳理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1840一l894)
在这一时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法美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开展并取得巨大成就.因而它们迫切要求开辟世界市场。在长达54年的时间罩,西方列强利用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雄厚力量,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控制了中国海关行政管理权等。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来越深地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场地。
2.第二阶段:甲午战争到一战结束(1984-19l8)
1 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同时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华.列强对中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侵略步伐明显加快。从1 894年至1900年,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使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一时期.列强还以武力威胁和战争手段吞食中国广大边疆地区,掀起瓜分狂潮,以大举输出资本来控制巾国经济命脉,以“门户开放”政策来扩大中国市场.妄图变中国为殖民地。从l 901年义和刚运动失败到1 9 1 9年五四运动爆发,由于义和团运动的沉重打击和帝国主义间的相互矛盾,西方列强不再狂言瓜分中国,暂时用政治、经济、文化等比较温和的手段进行侵略,妄图实现“以华治华"的目的。它们先是扶持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亥革命后义扶持袁世凯。l 9 1 6年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又各自寻找和扶持自己的代理人,造成军阀割据和连年混战的局面。在这1 8年中,列强趁中国社会的动乱义取得不少好处,如武昌起义爆发后,俄国策动外蒙古自治,并强占我国唐努乌梁海地区:英国策动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第一专题 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