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第一专题 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专题 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444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一专题 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②唐初政局混乱,经济衰败,财政困难,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成为当务之急。
2、目的: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固封建统治。
3、指导思想:轻徭薄赋。
4、内容 
 ①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的谷物,叫做“租”。
 ②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
 ③不去服役,可用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
 ④作用  A、保证农时,赋役负担相对较轻,许多荒地开垦出来。 B、政府的赋税收
入有了保证,府兵制巩固,国家富强起来。
四、唐中后期两税法
1、原因 
 ①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②为解决财政困难,实行两税法。
2、实行: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
3、内容 
 ①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②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4、作用:
 ①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
 ②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③扩大了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
 ④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5、局限 
 ①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越来越严重。
 ②大地主隐瞒财产,把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政府征收额外杂税,农民负担沉重。
 ③不可能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挽救唐朝的统治危机。
 ④地位:两税法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史上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多少为主,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和进步,奠定了唐后期到明代中叶赋税制度的基础。
五、北宋: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
1、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作用: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2、方田均税法内容: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坏收取赋税 作用:使官僚地主无法逃避赋税,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
3、实质:是纳钱代役和按亩征税。
六、明后期:张居正一条鞭法(1581年)
1、背景 
 ①明朝中期,农民赋税负担过重,阶级矛盾尖锐,国家财政困难。
 ②旧的赋税制度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2、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
3、内容  ①赋役合并,征收银两。 ②役银入亩,丁亩分担。
4、意义: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①纳银代役——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②赋役征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七、清: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1、措施 
 ①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
永不加赋”。
 ②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2、影响: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减少,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理解:这一制度的实行,部分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它废除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劳动人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杜绝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隐瞒人口的现象,也促进了人口出生率的提高,有利于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又有利于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赋税规则的简化,有利于政府征收,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
小结:
1、以税种来分类:
 ①以人丁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有: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
 ②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初税亩、相对而衰征、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
 ③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2、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特点
 ①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
 ②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
 ③赋税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⑤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考点4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政策
一、英国的圈地运动评价
1、实现了英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的根本性变化,导致了农村阶级关系的变化,其实质是英国农业的资本主义改造运动。
2、圈地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圈地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一起充当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为工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本主义性质的大农场和大牧场有利于革新技术和改良推广新品种等,有利于工业革命条件的成熟。
3、圈地运动对农民而言是一场灾难。
二、法国的土地政策:小农经济大量长期存在
1、原因: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形成法国农村的小农经济。
2、影响 
 ①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赢得了农民对雅各宾派政权的支持,是法国大革命相对彻底的表现之一。
 ②给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农业中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优势,影响了雇佣劳动力的www.quxue6.com,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三、美国的土地政策
1、内容: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规定美国公民只要交付10美元的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获得一块相当于64公顷的土地,边疆耕种五年以上,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
2、影响  ①使北方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很快扭转了战局,为北方战胜南方提供了基础。
 ②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开发,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四、日本的土地政策: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影响:从法律上保障了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第一专题 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专题 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