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小学美术教案大全,http://www.quxue6.com
苏教版第七册美术教案,
展示学生作品具体制作过程:
画
写
练习设计
在讲解绘制过程中解决两个问题,1、浓墨2湿墨。
注意用色。
教
后
记
小猴机灵活泼的形象很受小朋友的喜欢,学生的绘制兴趣很高。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任课教师
备课教师
黄红娟
黄红娟
第1课 参观和旅游
(一)基本分析
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是对生活的直接感受和体验,是对形象特征的记忆能力和默写能力的表现。观察不常见的事物,游览不常见的地方,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把他们表现出来,使学生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学会体验生活的乐趣。
利用学生熟悉与喜爱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可以人物为主,也可以景物为主,可以画城市,也可以画农村。以自主性学习方式为主,也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作业。学生学习评价的设置,在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必过于强调研究构图和色彩,应更多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与同学合作。
(二)教学目标
1.引起学生关注身边的人
2.能大胆、创造性地表现出自己的所见所闻,适当渗透构图知识。
3.学生交流参观旅游的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课前准备
1.围绕主题收集丰富的学习资料:如风景图片、影视资料,旅游照片等。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二)设计方案
方案1
O情感互动:分小组交流,教师可参力口一个小组的活动,相互介绍暑假期间外出参观旅游的感受,创设创作氛围,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例如,请学生把参观旅游印象深刻的事情写出来,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O思维互动:将感受和体验作为创作的基础。讨论:你喜欢(什么)哪儿?你准备怎样表现?你理想中的景物是什么样?师生对话、同学对话,激发创作热情,启发构思。为了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提倡突出重点,选择不同的角度,材料表现出来。
欣赏教材上的作品,师生共同对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渗透简单的构图知识和色彩知识。
第2课 游乐场
(一)综合分析
通过学生喜爱的题材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欣赏、探索、创作,表现和评价活动,教学内容虽然具体但又具有开放性、选择性特点,更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动脑又动手,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创作方式更偏重于自然和自发,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自由地表达内心感受。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游乐场里自己喜爰的“玩具”的造型特点,感受玩具的神奇。
2.培养爱护公物、乐于助人、勇敢向上的精神,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精神。
3.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训练表现色彩的能力,探索用各种材料表现游乐场特有的气氛。
1.能否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2.是否对造型,色彩感兴趣。
3.是否在造型和色彩搭配上有独创性。
4.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和对他人作品的意见。
游乐场是一个热闹有趣的地方,学生通过体验各种色彩、图像、声音、姿态,表情、动作的美感,参与游戏活动,认识自己生活环境的文化氛围,尝试各种绘画工具,引发丰富的想像力,感受创作的喜悦与乐趣。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生活态度。
第3课 中外民居
(一)综合分析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形成了中外民居多姿多彩的风格和样式。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又是多民族国家,地域和社会的传统特征,使各地的建筑显得丰富多彩。而风俗、气候和自然的差异,又使这些建筑在形式上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开敞的吊脚楼、浑厚坚实的土楼都给人以强烈的感性冲击。日本的木屋、英国的尖顶红砖民居,带来的是异国的情调。观察欣赏中国民居,让学生从自身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民居建筑的美感。尝试从不同角度体验不同风格民居所带来的美感。为第四课《老房子》提供艺术与文化方面的素材,.扩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既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但又较为生疏(如土楼)。但这些奇特的房子无疑能引发儿童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以人文主题和学科主题来构架教学,“单科切入,兼及数科”。认识并利用学生个体、背景的多样性,让学生按各自的兴趣,自主组合,使不同知识水平的孩子受到重视,帮助每个学生体验民居建筑艺术的美感。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建筑特色与文化背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2.欣赏中外民居建筑多姿多彩的风格,领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生发由衷的赞叹与喜悦。
(一)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光盘,图片。
(二)设计方案
方案1:
O课前由学生按各自的兴趣,如:地理、旅游、气象,音乐;历史等方面,自主寻找交流伙伴。分成五六个人一组。如爱好旅游的同学,把各自拍摄的有特色的民居建筑照片、家庭摄像资料作为共享资源;喜爱地理,气象的同学,每位组员承担一部分职责,了解中国南北方地理、气候方面的
特征,喜爱音乐的同学可选择一些民族气息浓厚的音乐资料等。
O学生在课堂上作小导游,引导全班同学进行一次主题旅行,每到一处由相关小组的同学交流民居形式与生存环境、人文历史的关系,结合自身经验,产生美感体验。并可展示各自所带的图片。教师在学生的交流中作适当补充,引导学生探究中外民居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拓展:讨论如何在不破坏古老民居的前提下改变其价值功能,引导学生用文字说明、音乐、摄像等多种形式展示对民居的研究成果。
第4课 老房子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苏教版第七册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