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小学美术教案大全,http://www.quxue6.com
苏教版第七册美术教案,
3.通过树的变形、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课前准备
1.各种造型不同的树的图片。
2.各种变形树的投影片及图
片资料。
3.绘画工具及材料。
4.收集有关树的文字,图形
和音像资料。
(三)设计方案
方案1:
教师利用切割移位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树的变形,简单而直观,使学生对树的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
这棵树和生活中见到的树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要变化?变化前与变化后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假如让你来变,你会怎么变出与老师不相同的新图形?
讨论
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三个问题,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由学生自己组织,各小组进行辩论,阐述如何变化才是美的。
实践,体验
让学生通过基本形的树的不同变形练习,体验图案的变形制作方法。
欣赏、表述
教师出示一组点、线、面有代表性的树的变形图案,让学生来赏析,并请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归纳表述对新图形的看法和感受。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图案变形的方法和简单的技能。并由表述不同的观念碰撞,产生新的有创造性的变形方法。
总结、评述
通过展示作品,利用自评、互评等多种方法,‘对创造性的作品给以肯定、鼓励。让学生在交流和评述中加深对作品设计创作深层次的理解。
第8课 水墨游戏——鸟
(一)基本分析
用中国传统水墨画形式来表现形象。学生用毛笔蘸永、蘸墨画在纸上的过程,就是在玩,做着有趣的游戏。学习用简练概括的笔墨描写形象,表现出他们的主要特征。教学时主要以培养学习中国画的兴趣为主,不要过分强调用笔用墨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
1.熟悉国画工具材料,进行感官体验。
2.学习用水墨点、线、面的浓淡变化进行简单的造型。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艺术,感受水墨画独特的情趣和境界。
(一)课前准备
欣赏用的图片资料。宣纸、毛笔两到三支、墨、笔洗等材料工具。
(二)设计方案:
方案:
课前师生共同收集关于鸟的资料。
O导入:学生讨沦有关小鸟的话题。例如,有些同学在谈论小鸟走路、觅食、休息时的姿势,绘声绘色,颇为生动。
老师在同学们讨论之后,以小鸡为例,出示范画并引导学生观察小鸡的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并通过已学的知识思考,如何用“水墨”把那种毛茸茸的感觉表现出来。
O先做一个游戏:毛笔的“笔肚”含水、笔尖蘸墨,在宣纸上轻轻点一下,比一比看谁点的点最大。接着,连续点十个点,让他们观察这十个点之间有什么区别,并且找出画中小鸡身体各部分与那些点相似。接着出示另外一幅画,画的是麻雀;也请他们找一找。(学生讨论总结)
教师山示小鸡、麻雀、燕子等
形象,让学生比较、概括出哪些地 方相似,比如学生说,他们都有翅 膀,都有羽毛,都有两只脚等。老 师跟着引导学生概括出多数鸟类 可以用两个圆形和两条线把他们 表现出来。再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做游戏一一脚尖踮着,身体向前倾,那位小朋友很快就东倒酉歪,站不稳了。这时老师指出,学生站不稳的原因是重心没有落在两只脚上,从而联系到画小鸟时也应该注意重心。
欣赏分析书本上大师和学生的作品。当欣赏到任伯年的《花鸟》时,耳边响起了一声声麻雀的叫声,同学们都好像置身于画中,鼓励学生大胆的落笔勾、点。
作业展评:“鸟的天堂”里贴着学生们—张张水墨淋漓、充满着遐想的画。让学生自己评价这些画。
第9课 水墨游戏—动物
(一)教学目标
1.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爱护动物,亲近自然。欣赏、感知水墨动物蛮寥几笔即“形神兼备”的美。
2.用水墨工具作画,用简练的笔墨表现动物,体验笔墨的趣味。
3.了解、喜爱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培养民族自豪感。
(一)教学准备
1.收集动物图片、查阅有关动物的资料或观察家里的宠物。
1.准备绘画下具和材料,如: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调色盘、
宣纸等。
(二)教学过程设计
方案1:
猜谜导入。老师请小朋友猜谜,导入新课。
欣赏回忆。
讨论分析。讨论怎样用简练的笔墨把他们表现出来,分析教材上几种不同的表现方法(没骨写意法,勾线法)。
教师示范。老师示范时将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灵活运用干水墨动物的示范表演中。
画法探索。教师指导学生画动物的身体,注意笔上的含水量要饱满,各部分都要一笔而成,运笔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速度,大胆肯定,才能画得生动传神。画时注意用笔的轻重快慢、用墨的干湿浓淡。
学生作画。
添加:将大师画中的主要部分调出来让学生临摹,在学习其表现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添加,组成一幅新的画。这种练习既可让学生学到原作描绘物体的方法,掌握一定的技法,学生又有充分的发挥余地。
变化:让学生对动物进行观察分析,说说这些动物的基本结构、形象特征。根据画中的形象,让学生画出这一动物的各种动态,尽可能用简练的笔墨画动物。
第10、11课 剪纸(一)、(二)
(一)综合分析
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按表现风格大体可分为南北两大流
派。北方剪纸粗犷质朴,天真浑厚,江南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学生了解民间剪纸的艺术美,发挥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它的产生发展同古代的风俗有直接关系,人们喜欢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其表现形式有阳刻,阴刻、点色、套色、分色等。剪纸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主要注重情趣和意境的表现。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基本了解剪纸的特点。
2.初步掌握剪纸的设计制作过程。
3.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持久兴趣。
(一)课前准备
收集各种剪纸作品。
准备彩纸、剪刀等制作工具和材料。
1.在造型上是否有自己的思想,是否积极表现,能否在创造活动中,享受乐趣,并体验表现的喜悦。
2.构思作品是否以自身的体验到为基础,发挥想像力,,表达自我的理念和表现作品的美感。
3.在欣赏和评述上,是否亲近剪纸作品,感受和体会作品的优点和美感。
剪纸是属于牛活的,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方法,运用所学的设计制作方法,动手完成作品,改进生活和学习用品。
第12课
十二生肖
(一)综合分析
用剪纸的方法,有主题地来表现十二生肖。使学生所学的技巧和方法能得以巩固和熟练应用。设计时,要求先画后剪,或拓展到纸版画印出来。注重表现出学生心中的十二生肖的形象特征。了解十二生肖的文化内涵。学生通过画、剪、印等多种手段表现十二生肖,从而培养起学生创造和审美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教学目标
I.学生通过画、剪,印的手段,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现十二生肖。培
养学生的创造和*作能力。
2.了解掌握有关十—二生肖的人文知识,以获得对美术的持久兴趣。
3.巩固学过的技能技巧,丰富视觉和触觉的审美经验。
(一)课前准备
I.课前请学生收集有关寸二生 肖的传说、故事及剪纸作品。
2.收集各种有关十二生肖的作 品,如剪纸、纸版画等。
3.准备各种制作工具和材料。
(二)设计方案
方案:
提问
教师及时提出问题,止学生组 织讨论:1.十二生肖有哪些动物?
2.十二生肖各有哪些本领?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讨论
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分组组织材料,进行合作讨论,然后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对十二生肖的最大的特征进行辩论。
欣赏、评述
教师展示一组我国人民世代相传,有关十二生肖的民俗剪纸。并请学生对照刚才讨论的特征来表述自己的想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十二生肖剪纸的制作要领“抓住特征”。
实践、体会
让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彩纸,通过画、剪的方法,’表现出自己属相的形象。来体验十二生肖剪纸的制作方法。
第13课 纸卷造型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苏教版第七册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