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千里跃进大别山1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千里跃进大别山1

12-26 23:15:34   浏览次数:384  栏目: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千里跃进大别山1,
  四、总结课文。
   1. 总结课文
   2. 师:刘邓大军是怎样战胜敌人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第4—9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邓大军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顽强战斗的革命精神。
  2.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
  3. 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的写作方法。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千里跃进大别山》,在学习新课以前,谁能结合屏幕演示和老师的板书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了解了哪些有关战斗的情况?
    (生答)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可以用“狭路相逢勇者胜”中的哪几个字来概括?大家一起说
    (生:狭路相逢)
   2.师:现在就请同学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相信通过你们的朗读一定能把当时那种情况的紧急表现出来。
    (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设情境,激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一)字面理解“勇者胜”。
     师: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刘伯承司令员作出指示
     (生齐读:狭路相逢勇者胜)
     “胜”是什么意思?“勇者”是什么意思?
     (生:胜利,勇敢的人)
  (二)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勇者”。
   1. 师:在文中“勇者”指的是谁呢?
   2. 指名朗读课文(接读课文4—9自然段)
     思考:在文中“勇者”指的是谁呢?
     (生:刘邓大军—刘邓首长和战士)
  (二)课件演示:挺进中原片。
     师:在抢渡汝河的战斗中刘邓大军是怎样勇的,大家想看吗?
  (三)小结。
     师:多么英勇的刘邓大军啊!课文中是怎样表现刘邓大军的勇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的第4—9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邓大军作战的英勇顽强;同时,对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具体的写作方法有所感悟。
  三、品读课文第4—9自然段。
   1. 自读课文4—8自然段
     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刘邓大军的勇?用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2. 讨论交流
    1) 表现刘邓首长的勇
      第六自然段
      (根据生答,课件演示相关的句子)
     ①“我们要采取进攻的手段,从这里打开一条通路。”
     ②“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大炮,我们一定要迅速前进,一定要实现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
     ③“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
       A.小组读三句话
         讨论:你从这三句中体会到什么?
         (生:刘邓首长决胜的信心。)
       B.自读三句话
         思考:应该怎样读?
       C.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
       D. 齐读三句话
         过:一场战斗的胜利,除了要有首长正确的指示,更离不开战士们的英勇作战。那人民解放军战士的勇又表现在哪里呢?
    2) 表现战士的勇
      第7自然段
      (根据生答,课件演示相关的句子)
      每条步枪都插好刺刀,每颗手榴弹都揭开后盖,遇见敌人就打,绝不留下一个据点,绝不留下一个顽抗的敌人。
      A.师:这句话描写的是什么?
       (生:战士们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B.同桌读
        思考:应该怎样读?为什么?
      C.指导朗读
        第8自然段
        (根据生答,课件演示相关句子)
  漆黑的夜空被战火照亮了。冒着敌人冲天的炮火,我军在汝河上搭起了一座浮桥。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他们攻占了一个村庄,又扑向另一个村庄;拿下了一个据点,又进攻另一个据点。一夜之间,18旅就攻下了十几个村庄,打开了一条六七里宽的通路。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
   A.指名朗读
    师:在这段话中哪两个句子最能表现出战士们的英勇?
    A) 生读句子
    B) (根据生答,课件演示相关句子)
     ①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
     ②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
    C) 读句子比较
     ①先头部队的战士杀向敌人。
     ②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向西南方向奔流。
      思考:哪句好?为什么?
    D) 写作方法指导
      师:作者正是运用了恰当的比喻使句子的意思更加生动具体,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应该多练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E) 指导朗读句子
    B 设置情境(配乐朗读课文)
    师:有了刘邓首长的英明决策,战士们做好了一切准备,8月23日晚,战斗打响了(课件演示战斗情景读文)
    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答)
   C 自读句子
    师:把你们听到的,看到的用你们的声音表现出来。
    体会:怎么读才好。
   D 指名读,指导朗读
   E 齐读第8自然段(配音)
    过:正是有了刘邓首长的正确指示和战士们的英勇作战,我军终于取得了(胜利),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9自然段,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中华大地。
  3. 第9自然段。
   1) 齐读课文第9自然段
   2) 课件演示句子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像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
    A.读句子体会: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千里跃进大别山1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