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12课《最后一课》优秀教案【长春版七年级上】,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教师板书:心理描写)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文章末尾的“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枝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我喜欢它是因为这句话通过韩麦尔先生的动作,写出了他当时的内心活动。“转身”“拿起”“写”三个连续的动作可以让我们想象出他的激动情绪。还有“使出全身的力量”这句话,给人的感觉是,他想借助“写”这个动作,表达出他对法国和法语的爱和不舍。
师:这是一个很有震撼力的动作,在那种情况下,语言已经不足以用来表达韩麦尔先生内心的感受,所以他借助自己的动作来帮助表达。
(教师板书:动作描写)
师:刚才,大家都对自己选出的句子进行了理解赏析,分析得很好。这些句子无论是思想内容、写作技巧,还是写作效果,都有闪光之处,这也是大家为什么会喜欢它、选它作教材的原因。
现在我们把大家的意见归纳起来,从板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描写上下了很大的工夫。正是这些描写性的语言,让我们通过阅读,看到了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充满了爱国热情的法兰西人。像这类能够震撼心灵的描写性的语句,文中还有很多,希望大家下课后继续体会和欣赏。
3.畅谈收获。
师: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预先布置的两件事情。接下来,我们来完成第三件事情,请大家谈谈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体会。可以从不同角度谈,如写作方面、情感方面或其他方面,只要是你的收获都行。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师:发言时你可以照着念,也可以直接讲,但直接讲应力求条理清楚、表达流畅。大家可以依照这种格式:“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懂得/明白/学会/理解了……”,如果你觉得这样一句话表达太过简单,也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解说和补充。
(教学设计构想:这一教学环节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下面的师生互动设计,也仅仅是示例。学生的情况不同,收获的多少和深浅就不尽相同。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凡有收获者,教师应该充分予以肯定。)
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学会了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等。
师:严格地说,现在还不能说“学会”,因为你还没有在写作中运用,不过我相信你会在写作中证明这一点。
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体会到了一种深沉的爱国热情。
师:这位同学用了“深沉”这个词,能说得具体点吗?
生: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也是在宣扬一种爱国热情,但这种感情隐藏得很深,文章里没有直白的、口号式的爱国宣言,但读起来却能令人感动。
师:顺着这位同学的思路,我想提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位同学会有这种感受?你认为这篇文章在写“爱国”主题时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这个问题比较难,你们努力想想。
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明白了祖国语言的特殊意义。文中有一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使我感到,韩麦尔先生是在说一个国家的语言有着它的特殊意义。作为这个国家的一个公民,他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语言并学好它,这样,无论到了哪里,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他都会记得他的国家。
师:不仅仅要明白祖国语言的特殊意义,更要学好祖国的语言。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无论到了哪里,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要你记得祖国的语言,你就记住了自己的祖国。这位同学是从情感的角度来谈自己的收获。
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体会到了国土被人侵略时的悲愤、沉痛的心情。这篇文章写的是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鲁士军队侵占后的情形,文中虽然没有写阿尔萨斯人游行、集会、抗议、绝食这些行动,但他们在课堂上严肃、忧愁、专注的神情,都能让人感受到他们的悲愤和沉痛。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让我想起了刚才我留给大家的那个问题。文章没有写游行、示威、殊死搏斗这些场面,仅仅是写了一节课,也能把这种爱国情表现得生动而强烈。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既然几位同学都提到了这一点,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可以思考:这篇表现爱国情的文章,与你常见的文章有哪些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生:我觉得这篇文章的人物选得很特别,我指的是小弗郎士。这是一个淘气调皮的小男孩,但作者却借他的嘴和眼,写出阿尔萨斯地区人的悲愤和无声的抗议。
师:这篇文章原来还有一个副标题是“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孩子的自述”。亡国是一个很严肃的主题,作者把这样一个主题通过孩子来表现,的确非常特别。
生:我觉得这篇文章的场景也选得很特别。表现亡国的文章,一般都要涉及到战争、流血、牺牲等比较残酷的场面,这篇文章却没有,而是在非常平常的课堂上来表现。
师:没有选取常见的亡国场景,而是选用平常的场景,在“寻常”中表现“不寻常”,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不寻常之处。
生:这篇文章的切入点比较好。它通过阿尔萨斯人对祖国语言的爱,来表现对祖国的爱。这是一种非常深沉的爱。
师:不是以常见的保卫国土、奋勇杀敌表现这种强烈的爱,而是以对语言的恋恋不舍来表现对祖国的爱,的确是很新颖的角度。通过交流,我们不难发现,这篇文章在写作技巧上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即非常巧妙地选用叙述角度,把非常严肃的主题借用细微的小事表现出来,这种手法,我们通常把它叫做“以小见大”。这一点,应该是我们这节课的共同收获。结合前面大家的发言,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在这节课中都有了哪些收获。
(教师板书:描写、深情、语言、角度)
四、拓展延伸
师:我和韩麦尔先生一样,也是教本国语言的,你们猜猜,我读了小说会有怎样的感想?
(教学设计构想: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汉语的热爱和自豪情感。)
生:我猜您会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因为您教的是我们祖国的语言,它也像法国语言一样:最明白,最精确。
师:感谢你对我的理解,我们祖国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之一,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哲学、军事、科学、文学著作,都是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记录下来的;外国无论哪一位伟大作家的作品,无论它表达的思想多么深邃,感情多么微妙,都可以用中文准确地翻译出来。我们祖国的语言又简洁明了,联合国用五种文字印成的各种文本,其中中文的文本都是最薄的。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学习汉字最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汉字又很便于编码输入电脑,因此汉字将是信息时代大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文字。我所教的就是这样一种伟大的、优美的语言,理所当然是引以自豪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第12课《最后一课》优秀教案【长春版七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