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27:05 浏览次数:248次 栏目:初一语文教案
17.作者为什么以“槐花盛开时的怀念”为标题?
18.作者为什么在第2自然交代曾经住过的好多地方的院里院外都有不少树?
19.第3自然段中“缠绕”一词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这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②
20.小槐树第一次开出了一嘟噜醒目的白花,作者为什么不高兴反而替它担心呢?
21、本文抨击了社会上的哪些不良现象?
22.本文最后一句“就让你在我的脑子里年年不断地长大吧,到了五月你就开满树的白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
第三部分:
23、每课一图:看《子夜》这幅画,请从正反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24.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成了青少年的共识。假如一位抗日老战士来到你的身边,你将对他说些什么?假如一位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来到你身边,你又将对他说些什么?
请围绕“记住历史,珍惜和平”这一主题,根据不同的对象,写下你想说的话,每句话不不少于10个字。
①我将对抗日老战士说:
②我将对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说:
25.“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是一副四字对联。请根据扩展后的下联,在横线上填写一字,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五字联。
上联:轻风 细柳
下联:淡月隐梅花
参考答案:
1、周瘦鹃;《亡国奴家里的燕子》;《新秋海棠》 2、⑴yà⑵luán⑶kuī⑷tī 3、⑴形容房屋高大华美而众多。⑵意思是互相配合和补充更能显出长处、发挥作用。⑶形容对事物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4、拙政园的水面,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三,池水沦涟,正可作为莲花之家,何况中部的堂啊,亭啊,轩啊,都是配合着莲花而命名的。 5、两文都体现出对莲的赞美之情。《爱莲说》则侧重于对莲内在品质的赞美,课文侧重于对莲外部形态的赞美。(合理成文即可) 6、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⑵莲叶何田田,淇水不可渡。⑶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⑷叶有清风花有露,叶笼花罩鸳鸯侣。等等 7、⑴远香堂莲花的来历。⑵对远香堂莲花的描绘。 8、⑴表示特定称谓⑵表示引用 9、是为了表明花头低垂着,使人不易窥见花蕊。 10、鱼;借代 11、作者介绍了远香堂莲花的由来、花色、花瓣、花蕊等方面的内容。 12、⑷;⑹⑺;⑻⑼;⑾ 13.CABD 14.⑴天街小雨润如酥。⑵润物细无声。⑶黄梅时节家家雨。⑷哪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⑸质本洁来还洁去。 15.“心灵上的无与伦比的、愉悦的、平和的、自然美的享受”。“哦,听雨……寻求一份诗意”。 16.如:听雨的低语,听雨的轻诉,听雨的呜咽,听雨的微笑,听雨的吟唱,听雨的呐喊,听雨的怒吼。(排比)仿佛是听那遥远的星星甜美的呢语,又似绿叶吻着花瓣的柔情。(比喻)春雨是柔情,夏雨则是豪放而不拘一格。(拟人) 17、因为作者十分想念小槐树,每当“槐花盛开的”季节就使作者回忆起小槐树刚开花就被摧残的景象,作者借此来呼吁人们珍爱美好事物,所以这样来拟定文章标题。 18、交代自己曾经住过的许多地方的树,是为了衬托对小槐树的怀念之情,强调对它的特殊感情。 19、①“缠绕”指的是围绕着小树产生的种种感慨。②包含了作者对小槐树的怀念之情。 20、.因为作者断定有人会摘走这美丽的槐花,担心小槐树因开花遭到更残酷的摧残。 21、人们不爱护树林,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很多人没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 22、表达了作者坚信人们会逐渐改掉不良习气,维护社会公德,扶助美好事物,社会生活必将更加美好、和谐的愿望。 23、正的方面:机关大楼深夜还有人工作,堪称人民公仆;反的方面:机关大楼的灯成了“长明灯”,浪费。 24.①老爷爷,感谢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做出了牺牲,祝您永葆青春。②老爷爷,您的勇气值得敬佩,相信您的这一举动会让贵国一些仍怀军国思想的人以最好的教育。(语气要委婉,对长辈要尊敬) 25.拂
tag: 拙政园 初一语文教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初一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