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9课《绝品》教学资料【长春版七年级下】,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三、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民族精神。
四、着意体会和学习小说精短含蓄的语言风格。
相关资料
一、关于作者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当过工人、宣传干部、报社记者,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现在河北保定冶金部地球物理勘查院工作,系河北文学院专业作家。著有小说集《我曾让你傻半天》等。《天下荒年》是其作品中较好的一部,可以作为“大跃进”前后中国农村精神状况的备忘录。尽管小说的某些议论引起了一些批评家的质疑,但是作品的确受到相当一部分读者,尤其是基层读者的欢迎。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
在谈歌的创作中有一类作品,如《绝怪》《绝地》《绝意》《绝剑》《绝方》等,形成了他的笔记本“绝”字头小说系列。这个系列的小说记录的都是发生在作者老家乡古城保定的故事。开卷品读,会看到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一个个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故事;掩卷遐思,充盈脑海的是那些鲜活形象背后承袭慷慨悲歌之风的精神内蕴。这些作品虽然题材不同、写法各异,但其弘扬传统美德,展示人间正气,从道德层面上开掘生活真善美的审美追求,在情感上和理念上都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和冲击。
二、写作风格
谈歌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因而在其作品中,叙事主体很少直接发议论,而是借人物命运和人物语言来表明作品的倾向性。在处理人物命运的时候又往往对“好人”作悲剧性处理,这是因为“悲剧是人的苦难和死亡”,“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能产生一种特殊的审美效果即崇高感,使人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
三、创作体会
谈歌有着二十多年创作经验,他的创作体会是:不能停笔,一旦停笔,就会懈怠下去。他认为在创作当中不断地看书、学习、思考,同样能得到补充和积累,也只有这样才会避免写作上常常出现的厌倦感,唯恐发展到干一行恨一行的地步。谈歌一向注重读者对作品的反映,在得奖和畅销两者中,他更希望自己的书能畅销。
四、书画装裱
中国书画是世界各国一致公认的东方艺术之瑰宝。伴随着书画传统艺术而生发的书画装裱工艺,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工艺。正由于有了装裱工艺,历代书画珍品才得以保藏久远。后来传到日本以及一些亚洲国家,成为东方别具一格的特有工艺,同时受到世界各国的珍视。那么,我国这一独特的民族工艺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如同其他事物一样,书画装裱也有一个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1973年湖南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为我们认识这个规律性的问题,提供了极宝贵的原始资料。这件珍贵文物,“最上横边裹着一根很细的竹条,上系有棕色丝绳”。后来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上,又进一步发现:“丁形帛画的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丝带,中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均缀有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这些具体特征,展示了古人要求观赏绘画的最初动机,对于研究书画装裱的起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上述资料,完全可以将书画装裱的历史,推至距今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若进一步推论,将盛产竹子、多次出土了我国最早的绘画,并揭示了书画装裱症结的湖南一带,作为装裱工艺的发祥地,也不无道理。
书画装裱的历史虽长,但留下来的文字记载并不多,现存文书,最早记载装裱史料的当推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其中提及:“自晋代以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南朝宋的宣城太守、《后汉书》作者、著名史学家范晔,是我国装裱史上早期的装裱名家。到了唐朝,唐太宗大力搜集王羲之的书法和历代名画,指定王行直装裱,褚遂良、王知敬监领其事,足见唐代对裱画的重视。其时,日本国奈良朝使臣来我国学习装裱技术,唐太宗亲命典仪张彦远面授技艺,从此我国的装裱技艺流传日本,在异国生根、开花、结果。五代时,装裱技艺进一步发展。到了北宋,宋徽宗设立画院,装裱家列入官职,成为文思院六种待招
之一。在皇家的倡导下,在书画家、装裱家精心探究的基础上,终于形成了著名的“宣和裱”的格式。这标志着我国书画装裱技术遂传入民间,特别在明、清五百年间,装裱技艺成为设店裱画的专门行业,在苏州、扬州、北京、上海、广州、湖南、湖北、开封等地先后出现了许多驰名中外的书画装裱店铺。
解放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装裱业一度衰落。后来,一些文物、博物馆单位,设置了书画装裱机构,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书画装裱如同被唤醒的春风,一改往日的沉寂,从业人员大幅度增长,在装裱工艺及用料方面,亦进行了许多探索与改革,正朝着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道路迈进。
五、装裱术语
(1)立轴
立轴亦称挂轴、挂幅、条幅、竖幅、条山、轴子;特别窄的有人称其为“琴条”。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幅字画还称“中堂”。由于历史等原因,以及人们欣赏习惯的影响,立轴成了最普及、款式最多的一种装式。立轴常见的传统装式有:一色装、二色装、三色装、宋式(宣和)装、诗堂装、半绫装、纸镶绫边装、绫镶织边装、集锦装、锦眉装、间隔一色装、框二色装、轴背等。
(2)屏
屏亦称扇屏,以张挂的不同环境,称其为炕屏、臣屏、吊屏及御屏(指用于宫廷的屏风)。原为用于遮挡、装饰的实用物,通称屏风。其正面粘贴绢画。而屏条是在立轴的基础上,将竖幅形式与屏风相连的特点结合在一起的、以套或组为单位的独立装式。屏主要分为屏条和通景屏。
(3)对联
对联亦称楹联、门联、字联、书联、对子、门对、楹贴。双行长句还称龙门联。对联是由二条字数相等、内容相连、画心尺寸与装裱规格完全相同的书法作品而组合的。排挂时,右为上联(亦称出句),左为下联(亦称对句)。
(4)卷轴
卷轴亦称手卷、横卷、轴卷、横轴、横看、手轴、卷子、行看子。横式装,是一种古老的装裱形式。卷轴体积较小,轻巧且宜收藏。但只能平放案头,不便张挂。卷轴是由天头、隔水、引首、尾子将画心连接而成的。其装式虽有所不同,但各部位的要求、规格基本是一致的。卷轴一般分为:撞边卷、转边卷、套边卷和卷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第9课《绝品》教学资料【长春版七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