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初二语文教案第20课《故乡》优秀教案【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

第20课《故乡》优秀教案【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

12-26 23:15:34   浏览次数:417  栏目:初二语文教案

标签: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20课《故乡》优秀教案【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

《故乡》
鲁 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对比手法的效果,理解课文的主题。
  2.体会本文运用动词、形容词比较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
  3.了解旧中国农民的苦难、人际关系的严重隔阂,及其社会根源。
【重点难点】
  1.重点:生动的肖像描写、对比手法对人物的刻画,课文的主题。
  2.难点:鲁迅憎恨旧社会、同情劳动人民、渴望创造新社会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基本情况;   2.课文分析;   3.人物形象;   4.对比手法。
【课文提示】
  1.《故乡》作于1921年1月,不久发表于《新青年》,后来收入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故乡:一般将出生地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称为故乡;也有把家乡或老家叫做故乡。小说通过闰土的明显变化,深刻揭示辛亥革命后十年中国农村的衰败、萧条、破产,以及人际关系严重隔阂的社会根源,表达了变革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2.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革命文化的旗手,中国现代文学的领军人物。
  3.本文以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了三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地表现了主题思想。这篇小说,主要人物和情节,大多取材于真实的现实生活。不过,小说中的“我”不是鲁迅本人。小说按时间顺序可分三个部分: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正音正字】
  晦huì  猹chá  弶jiàng  踝huái  獾huān  髀bì   愕è
  嗤chī  吓hè   黛dài   惘wǎng  恣zì   睢suī  潺chán
【积累词语】  
  无穷无尽  细脚伶仃  贵人眼高  无关紧要  一扫而空 
【初学课文】
  1.速读课文。
  2.圈划有关闰土的内容,按项目填表:
项目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年龄 十一二岁 四十一二岁
脸色 紫色的圆脸 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
双手 红活圆实 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
服饰 项带银圈 一顶破毡帽,一件极薄的棉衣
动作 手捏钢叉,向猹尽力刺去 浑身瑟索着;手提纸包和长烟管
形象 小英雄 木偶人
  3.闰土是个什么形象?闰土怎么会成为一个木偶人的?
闰土是中国农民的典型,在他身上有着中国农民的传统美德:勤劳、朴素、憨厚、诚实。
  闰土成为木偶人的社会原因是“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精神原因是等级观念、迷信思想。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搜集有关鲁迅的材料,了解有关《故乡》的知识。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课文分析】(根据班级程度,选择适当的内容讲解)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开头一个“严寒”,为全文定下了凄冷的基调,使悲凉的感觉始终笼罩读者的心灵。“二千余里”写出距离远;“二十余年”写出时间久。时空的久远,突出了这次回故乡的难能可贵;同时暗合结尾的“辛苦展转”。这段话含蓄地写出“我”寒冬归故乡的忧伤悲凉的心情。这与下文的“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本没有什么好心绪”“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等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在于:前者是多年离家,寒冬归来的忧伤和悲凉;后者是目睹荒村凄景而加深的悲凉和哀伤,又是母子久别重逢、感慨万千的悲伤。这几句,思想感情基本一致,上下沟通,逐渐加深。】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深冬”写时令季节;“阴晦”写天气;“呜呜”写冷风;“苍黄”写天色。这些景物描写,给人萧索凄凉的感觉。“横”在这里不仅写出荒村的死气沉沉,而且暗示当年村子的规模比较大,几个村横贯相连。“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是因为“我”看到心中的美丽的故乡竟变得如此萧索荒凉,不免产生悲凉的心情。】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二十年来时时记得”写出“我”对故乡眷恋之深,时刻不忘。一个反问,写出失望之大,“悲凉”之极。故乡如此“萧索”“没有一些活气”,反差悬殊。这句话写出二十年来故乡不但没进步,反而衰败、倒退了。】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是去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象,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记忆中的故乡“好得多”,“仿佛也就如此”,引出“我”悲凉的原因:“好得多”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仿佛也就如此”,说明故乡二十年来没什么进步:“我”“悲凉”的原因在于“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我这次是专为了别他而来的。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所以必须赶在正月初一以前,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
【这一段写回故乡的缘由。“永别”写时间之长久;“远离”写空间之遥远;两个“熟识”反复,表明初回故乡时,对家乡的热爱和留恋。“搬家到……异地”为下文铺垫。这些也都与后文的“辛苦展转”呼应。】

 1/8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 [2]  下一页

,第20课《故乡》优秀教案【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
《第20课《故乡》优秀教案【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相关文章

tag: 故乡   初二语文教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初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初二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