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27:05 浏览次数:772次 栏目:初二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XML:NAMESPACE PREFIX = O /> |
1、掌握字词及文学常识 2、引导学生速读课文,把握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 3、研读课文主体,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quxue6.com网 www.quxue6.com]阅读理解能力。 4、欣赏重点语段,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 |
课堂学习过程与方法设计 |
学习过程 |
方法设计 |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读音写汉字 吟咏—— 绮丽—— 殷红———日薄西山 ———日新月异——气息奄奄——坠落——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句出自唐————的《 》 1. 学生静听,然后请大家谈谈听到哪些内容 2. 学生小声自读课文,提炼有关幻觉及成因的重点信息语句。 3.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表格填写。 日落时的幻觉 颜色深黄、殷红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太阳好像变大了 明确: 1、描写 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可读性更强。 2、过渡句 承上启下 3、举例子、作比较 增强文章的可信度,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 4、“由于地球表面……暗弧上的亮弧。” (第5段开头部分) 5、由现象到原理的逻辑顺序。 (鼓励学生发言) 示例: 我们在黎明的曙色中等待了大约半个钟头,才看到旭日露出小小的一角,辉映着朝霞,赛似刚从高炉里倾泻出来的钢水,光芒四射,令人不敢张开眼睛直视。过了一会儿,红日冉冉上升,光照云海,五彩缤纷,灿若锦绣。那时恰好有一股劲的山风吹来,云烟四散,峰壑松石,在彩色的云海中时隐时现,瞬息万变,犹如织锦上面的装饰图案,每幅都换一个样式。这样的景色霞光,我们就是在彩色图片和彩色电影中也很难看得到的。 黄秋耘《黄山秋行》 等着,等着,天色由黎明的鱼肚白色,逐渐成淡蓝色。大家全神贯注的凝视对面的山峰,中央山脉的顶峰亮了,接着一片霞光四射,只一眨眼,如轮的旭日跃升而出。先是一角、半圆、全圆,刹时万道金光投向大地,山林亮了,幽谷亮了,溪水也亮了,四野青翠欲滴,阳光普照大地,又是崭新的一天! 鲍晓晖《阿里山今昔》 |
引入: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这样吗?(多媒体展示) ——落日是扁的! 落日怎么会是扁的?难道古人观察错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走进美丽梦幻的夕阳。 一.检查预习内容 二.教师范读课文 产生幻觉的原因 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眼睛的叠合效应 光线折射的原理 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 三.(阅读课文第2——5段内容,思考问题。) 1、第2段主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 。 2、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 ,在内容上起着 的作用。 3、第4段中“1871年…… 10倍以上。”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 5、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什么顺序的? 四.请同学们推荐一名朗读能力较强的同学来朗读课文第2段。大家说说这段的语言描写如何?谈谈感受。 既然日落的幻觉如此美轮美奂,那么日出的幻觉又怎样呢?请大家结合记忆,动手写写。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一篇文学性、知识性均很强的说明文。我们在了解了有关落日的幻觉的科学原理同时,也充分领略了优美文学语言的无穷魅力。此外,我们还了解了一些说明文的常识,课后要好好消化。 作业:完成相关同步练习。。 | |
教后反思 |
本课学习重视了学生的自读感悟,自读仿写,效果好。 |
tag: 年级语文 初二语文教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初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