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人教版)(1)

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人教版)(1)

12-26 23:27:05   浏览次数:538  栏目:高一语文教案

标签:高一下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人教版)(1),

①明含义:“我的空中楼阁”语意双关,既指我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②寻文脉:文章把小屋和周围环境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写山、写树、写领空、写围墙、写空气、写光线、写通道、写夜景,虽然有时也点出远看、近看,但从整体上并不是按一定的时空顺序来写,而是按照抒情的需要安排材料,形成一种逻辑结构。

③究虚实:文章前部分侧重写山、树、屋的形势、情态,属写实;后部分侧重写自己对自然景观融进迷离朦胧的诗一般的意境,耐人寻味。

④辨文体:本文虽然也写自然景物,但与一般的山水游记不同,文中的自然景物不一定是现实的实在的景物,而是作者的一种理想,一种情趣的寄托物,也就是说,作者不是由景而生情,而是因情而设景,托物以言志,因而本文文体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抒情散文。

结论:“我的空中楼阁”在作者自己的心中。作者借对小屋及周围环境的描写,寄托了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表达了热爱自己的情怀。

这一问题的设计,重在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实施过程中应善于引导,由浅入深,达到“体味诗情,理解主题思想”的目的。

2.文字的“画”与绘画有何区别?

本文描写小屋及周围环境,笔调清新,语言优美,如诗如画。但这幅“画”是用语言文字描绘出来的,它与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出来的画有何区别呢?

明确:①它不受空间限制。绘画只能从一个角度表现一定的空间景物。而本文却采用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有远看,有近看,有平视,有俯视,有仰视,有限与无限,有形与无形,构成一个立体的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②它不受时间的限制。绘画是“凝固的瞬间”,本文却采用对比、衬托手法,有不同的时间景物的形态变化呈现在眼前,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③它不受绘画材料的限制。绘画总要借助有形的材料构成直观的画面,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借助于语言文字,引发人的联想和想象,因而文学欣赏又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故能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愉悦。

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鉴赏语言技巧,培养鉴赏能力,而鉴赏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指导朗读,引导联想与想象,身临其境地去体味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文章当中有很多好句子,可让学生仿写,来提高写作能力。

>>《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人教版)(1)》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quxue6.com网]www.quxue6.com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教学目标:

1.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

2.理解文中景物描写与抒情的关系。品味作者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特点。

3.引导学生感悟“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传达的复杂感受。

教学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文中景物描写与抒情的关系,体味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他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哈姆雷特》

如果有一天你不得不面对生命的十字路口的时候,你会如何抉择呢?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也许能给我们启发。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陕西延安插队,三年后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回北京,后到街道工厂当工人,1981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职回家。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散文《我与地坛》写于1989年5月,改定于1990年1月,全文一万三千余字,共分七个部分,从方方面面写了作者自己跟地坛的关系,其中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的思考。

给学生印发这篇文章,学生默读之后,谈谈感受。

通过读这篇800字的短文,学生能对作者和“母亲”当时的状况有一个感性的了解,也能更快地把心沉静下来,进入文章的氛围中。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人教版)(1)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