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上学期《诗经》三首》教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诗经》三首》教案

12-26 23:15:34   浏览次数:190  栏目: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高二下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高二语文上学期《诗经》三首》教案,
教学目的 
1、 了解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及其《诗经》的表现手法。 
2、 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1、 诗歌的起源以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2、 《诗经》的内容的理解。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方法:鉴赏、背诵、讨论 
教学步骤和过程: 
第一课时   卫风·氓
一、 课前引入 
1、 古人读《诗经》 
2、 介绍诗歌的起源 
(1)、劳动和生活 
(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二、 关于《诗经》的有关知识 
1、 《诗经》的编排分类 
2、 《诗经》的表现手法 
3、 《诗经》的特色和影响 
三、 朗读课文,引导划分诗歌的节奏 
四、 分析作品 
1、 思考:诗歌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情节,它的线索是什么?? 
2、 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诗歌中使如何体现的? 
3、 讨论:课文中赋比兴的手法各体现在哪一章? 
五、 讨论作品的语言特色以及“比”与内容的关系 
形象、精当、极富表现力的民歌特色。 
“比”即是打比方,找出本体和喻体,分析二者的关系。 
六、 小结和课后迁移训练 
1、 指名学生小结课文的内容; 
2、 结合教读提示,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背诵课文。 
七、 板书设计 
                            风   雅   颂 
《诗经》(诗三百)    六义   
赋   比   兴 
 
                                        
第二课时   秦风·无衣
一、课前引入 
1、回忆《诗经》的六义 
2、课文背诵检测 
二、关于《诗经》的有关知识的回忆,指名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诗经》的编排分类怎样? 
2、《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3、《诗经》的特色和影响如何? 
三、朗读课文,按照上节课所学知识,划分诗歌的节奏 
四、分析作品 
1、思考:诗歌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情节,它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2、分析鉴赏人物形象 
3、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的的内容: 
   第一章:统一思想 
   第二章:统一行动 
   第三章:一起上战场 
五、讨论作品中的特色语言 
1、重章叠句的手法。 
2、分析“同袍”、“同泽”、

“同裳”和“同仇”、“偕作”、“偕行”的层次关系。 
六、 小结和课后迁移训练 
1、学生小结课文的内容; 
2、结合教读提示,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背诵课文。 
七、板书设计 
第一章:统一思想
第二章:统一行动                 战斗的歌   
第三章:一起上战场 
 
 
第三课时   邶风·静女
一、课前自读 
1、课文背诵检测 
2、注意领会诗歌的第一人称写法和抒情的关系 
二、检测《诗经》的有关知识,指名学生回答下列问题,要求每一位学生均能记住 
1、《诗经》的编排分类怎样? 
2、《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在前面两首诗歌中如何体现的? 
3、《诗经》的特色和影响如何,你能举例子说明吗? 
三、朗读课文,按照上节课所学知识,划分诗歌的节奏,争取课堂上背诵 
四、分析作品 
1、思考:诗歌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情节,它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2、分析鉴赏人物形象,思考:在描写手法上,《静女》有何不同之处?有何作用? 
3、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的的内容: 
   第一章:青年之急         (场景) 
   第二章:青年之恋         (心理) 
   第三章:青年之诚         (心理) 
五、讨论作品中的特色语言 
1、重章叠句的手法和细节描写。 
2、分析作品是如何让情和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七、 小结和课后迁移训练 
1、指名学生小结课文的内容; 
2、结合教读提示,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背诵课文。 
七、板书设计 
第一章:青年之急         (场景) 
        第二章:青年之恋         (心理) 
        第三章:青年之诚         (心理) 
 
第四课时
教学要点 
        复习 
一、课前自读 
1、检测课文背诵,由小组长负责 
2、介绍诗歌中叙事和抒情的关系 

[1] [2]  下一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诗经》三首》教案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