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上学期《近体诗八首》教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近体诗八首》教案

12-26 23:27:05   浏览次数:741  栏目: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高二下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高二语文上学期《近体诗八首》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欣赏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三、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讲解《山居秋暝》,自学《越中览古》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课前引入--复习诗歌的知识
二、 课文分析详细过程: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刘逸生《唐诗小扎》(有删改)   
    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用热闹的字面不是写出热闹的境界
而是写出幽静的境界。我说它是"寓静于动"或"动中显静"。同样是水飞、
云起、鸟啼、花发,在别的诗人笔下,也许只能是热闹的铺排,而在王维
的笔下却恰好就是幽静的意趣。你看: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栾家濑》)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这一类小诗,画面上充满了动态,有些还是十分热闹,然而意境还是
异常幽静的。这些在纸上看来又吵又闹的家伙,完全没有破坏作者所企图
创造的意境,反而是构成这意境的主力。你能说不是有点奇怪吗?照我看来,
这就是人们把王维的优秀山水诗和那些冷漠枯寂的作品区别开来,认为他的
诗"丰缛而不华靡"的原因之一。   
    这首《山居秋暝》,通过对于秋色的描写,说明山中仍然是一片美丽和
平的恬静,从而作出人们可以继续在山中隐居的结论。开头两句,容易明白,
不用多说。这里要着重谈的是中间那四句。   
    中间四句,作者全力描写秋天的晚景,亦即题中点出的"秋暝"。写秋,
前人很容易写出一片哀颓萧杀:   
            "庭风吹故叶,阶露净寒莎。"(雍陶)   
            "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僧无可)   
            "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司空曙)   
            都不免罩上一层黯淡的色彩。比较豁达的是:   
            "大暑去酷吏,清风来故人。"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杜牧)   
     可是王维在这里却把"空山"的秋暝写的如此热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
上流。"上一句是所见,下一句是所闻。"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上一句是所闻,下一句是所见。错落地把当时的景色、人物勾画得如此幽美,
如此绚丽。看起来,这里洋溢着一片热闹;可是,这些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的
热闹,和作者所要表现的幽静基调并不抵触,反而是相反相成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正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写出事物的动态不是为了
破坏这个幽静的境界,而是为了烘托它。人们从这些喧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
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活泼生机,因而它给人的感觉,就不是枯
寂阴森,荒凉可怕。它和那些写幽静就

必然是寂寞凄清的寒瘦诗人有着截然不同的
风格。被称为"四灵"之一的南宋诗人翁卷(字灵舒),他在雁荡山时,曾写出他的观感:   
            "背日山梅瘦,随潮海鸭寒。平途迷望阔,峻岭疾行难。"   
            "岚蒸空寺坏,雪压小庵清。果落群猴拾,林昏独虎行。"   
    我不知道作者当时的心情如何,也许他认为这样才算是"真实"地写出雁荡山的
景色。然而,他未免把幽静看得过分死板了,认为只有使用瘦、寒、迷、难、空、
昏、坏、独等类字样,才显得幽静,因而他不能不堕入了枯寂的一途。许多山水诗
人也打不破这个圈子,把幽静通向冰冷,甚至通向死寂。然而,幽静并不等于枯寂
冰冷(假如不是有意描写枯寂死寂的话),只有知道幽静与热闹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相反相成的关系,才不难理解王维的优秀山水诗何以与众不同。   
在诗的结末里,诗人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来点明自己愿意留在山中的意思。
翻成现代汉语就是说,春夏两季的许多花花草草,如今都已经衰谢了。由他去吧
(所谓"随意")!山中的隐士(所谓"王孙",是泛指,也包括作者在内)完全能够欣
赏这些迷人的秋景,用不着楚山去的。收束了全诗,并点出作者作诗的用意。  

[1] [2]  下一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近体诗八首》教案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