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上学期《灯下漫笔》教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灯下漫笔》教案

12-26 23:27:05   浏览次数:137  栏目: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高二下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高二语文上学期《灯下漫笔》教案,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变乱纷乘,黑暗异常的社会,军阀混战,人民遭殃,老百姓已沦入“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地步,在这“风雨如磐暗故园”的年代,鲁迅先生审时笃势,创作了《灯下漫笔》这篇奇文,提出了要对社会“彻底革新,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年代”的观点。 
    这是推陈出新的观点,这是与历来中国的正统历史截然不同的观点,以第三只眼看中国历史,才会得出与众不同的看法。这是在教学时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解决了这一问题,自然跳出了“鲁迅文章难读”的怪圈。 
    二、灯下漫笔——心事浩茫连广宇 
    鲁迅在《夜颂》中说自己是“爱夜的人”。而爱夜的人“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己在暗中看一切暗”。那么,1925年4月29日夜,灯下坐着的鲁迅,又“看”到了“暗”中掩盖着的什么呢,这就点明了“灯下”之含义。 
    而“漫笔”之意如何呢? 
   “漫”既是写作的内容的“漫”无边际,随意自由,又是“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漫漫心绪。鲁迅说到自己“动起笔来,总是离题有千里之远”,“总是胡思乱想……总像断线的风筝收不回来”(《在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所说的就是指写作时想象思维的发散。 
    所以,“漫笔”乃解作“散”漫无拘,笔随心意,兴之所至之意。此写法,可作为作文教学时思维发散的一个例子。 
   至此,可否这样解读《灯下漫笔》,灯下漫笔,即以“夜的眼”对生存的社会,历史的独特发现——即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老百姓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在乱世,连奴隶也做不成。中国历史总是陷入一“治”一“乱”的循环怪圈之中,这是鲁迅先生面对中国历史的沉重思考之后,在《灯下漫笔》中得出结论。这是开启《灯下漫笔》一文的钥匙。 
    三、赤子丹心——我以我血荐轩辕 
    常常以为鲁迅的文章是血性的,它体现了鲁迅先生对国家、民族的赤子丹心。在“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年代,作为少数觉醒的先驱者之一,鲁迅已开始大声呐喊,以唤醒“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并开始荷戟奋战,要“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灯下漫笔》正是这有血性的代表作之一。鲁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现象作推理依据,在文章中写道:纵观几千年中国历史,“乱”多“治”少,乱世时,官兵杀,百姓被掠杀,强盗到,照样被掠杀;治世时,百姓服役纳粮,盼望着奴隶生活不被剥夺。可惜,这奴隶规则总是被一些人“撕得粉碎”,老百姓重又陷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悲剧命运。 
    《灯下漫笔》一文,鲁迅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中国的老百姓,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尖锐地批判了国民的奴性人格和奴才传统。而国民的奴性人格和奴才传统,正是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得以延续的原因,从而提出了一部中国国民的人生史就是一部奴隶史的大胆见解,这是何等的勇气和洞察力,它将千百年来神圣得不容置疑的正史观点摧而毁之。这是鲁迅在深味国家和民族多限的命运后发出的血性的呐喊。“灵台无计逃神矢,我以我血荐轩辕”。 
    四、重读鲁迅——穿越时空民族魂 
    中学语文课本,鲁迅文章选入不少,但没有哪一篇文章能像《灯下漫笔》一样强烈震撼我心。鲁迅的文章是要常读的,只有常读,才会常新。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逝世65周年。暑假期间,到上海特地去拜谒了鲁迅纪念馆、鲁迅墓。难得炎夏之中一个凉快日子,天空中细雨霏霏,给鲁迅公园平添几分静穆的色彩。灰白黑的色调,曲折有致的展室设计,鲁迅纪念馆不大,设计大方而紧凑,庄重而朴素。看来设计者深谙鲁迅,眼前的一切和我心目中的设想惊人的相似…… 
     鲁迅墓四周绿树环绕,藤萝森森,恰好那天游人不多,气氛安谧,我想,先生是需要这样一个安静的环境来长眠的,他在临终前一句:赶快收敛,埋掉,拉倒,正是鲁迅先生不张扬个性的写照。很难想象先生若是被如织的游人、大呼小叫的旅游团队包围,会是什么样子。 
1936年10月19日,先生故世,“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当我在先生纪念馆、墓地旁徘徊,挥之不去的是对先生无限的敬仰和怀念,尽管先生生前身后遭到很多人的骂名,但作为思想之先驱,精神之领袖,这是再正常不过了,1937年,毛泽东同志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的演讲中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这是从鲁迅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及其精神发展的实际意义进行评价的,评价的根本原因在于鲁迅的精神素质,这就是彻底摆脱传统的奴隶性格,具有真正独立的思想个性,这也就是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一文,所讲到的“创造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争到做“人”的资格的全新境界。 
今天,当纷忧的尘世生活掩盖了那一颗颗封冻的灵魂。我们在卡通、漫画、网络的包围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日趋丰富的物质生活却面对浮躁、迷茫的心灵世界,以及灵魂之中潜藏的自私、冷漠。这样的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忧,时间已推进到二十一世纪,可我们的国民素质是否与时代同步?加入WTO以后的竞争,说到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而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在教育,而阻挠我们民族进步的“劣根性”依然存在,所以,面对严峻的现实,我们重提鲁迅,学习他的民族忧患意识,自强意识,这才是教育者的和受教育者的当务之急。鲁迅曾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而今振兴华夏,强大民族的重任将落在我们下辈人的肩上,面对此,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以鲁迅为代表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启蒙教育工作尚未完成,今天这个任务又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得勇敢地迎上前去,完成先生未竟之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灯下漫笔》教案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