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下学期《五人墓碑记》教案

高二语文下学期《五人墓碑记》教案

12-26 23:27:05   浏览次数:937  栏目: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高二下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高二语文下学期《五人墓碑记》教案,
宾语前置——“谁为哀者?”(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作介词“为”的宾语,提前)
反问句—一“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用“况……欤”表示反问)“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用语气词“……欤”表示反问)“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用“固……哉”表示反问)“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用“安……哉”表示反问)
七、熟读
学生诵读课文,做到眼熟、口熟、耳熟。
八、作业
1.根据上下文,掌握多义词的不同义项。
[盛]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旺,旺盛)
呜呼,亦盛矣哉(盛大)
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把东西放入器物中)
[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上之悲战(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
[卒]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士兵)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最终,终于)
[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私]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自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偏爱)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向)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私下,偷偷地)
2.学习各种不同的句式,了解不同句式蕴含的不同感情。
①呜呼,亦盛矣哉!(感叹句。既建墓,又立碑,事情够盛大的了。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②独五人之皦皦,何也?(设问句。通过设问,表达五人的光照日月,引人思考。)
③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反问句。通过反问,用“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之少,反衬五人的高风亮节。)
④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双重否定句。充分肯定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充满赞美。)
⑤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反问句。对五人“荣于身后”给予充分的肯定。)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齐读
学生齐读课文,加深理解感悟。
二、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1.在课文中划出转换行文角度的过渡句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呜乎,亦盛矣哉!”用抒情方式结住叙事以引起议论。
第2自然段的最后“独五人之激缴,何也?”一句设问引起叙事。
第3自然段的开头“予犹记……”,其作用领起叙事。
第5自然段的开头“嗟夫”,表示上文(3、4自然段)的叙事已终结,由此转入大段议论。
第6自然段的开头“由是观之”,承接上文(5自然段)的议论并进一步展开。
2.全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始至“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交代建五人墓碑的由来,通过与“死而湮没不足道者”对比提出问题,暗示五人之死不同寻常,发人深思,引出下文。这一部分交代五人之墓建在“魏阉废祠之址”上,意味深长。
第二部分(“予犹记周公之被逮”至“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记述苏州市民的反暴斗争以及五人死难的经过。“哭声震动天地”“扶而仆之”“噪而相逐”等语,形象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简洁的语言,形象地勾勒出五义士慷慨就义时的音容笑貌,表现了他们嫉恶如仇、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和浩然正气。
第三部分(“嗟夫”至“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通过对比,高度评价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和社会价值,进而揭示全文的中心——“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前一段交替使用不同的句式,或反问,或设问,或双重否定,充分表达了五人之死的崇高和可贵,显示了五人之死的巨大意义和影响。后一段通过别人与五人的假设对比,进一步突出了五人之死的意义和价值,点出为正义而死虽死犹荣的道理,进而揭示出文章的中心。
第四部分(最后一段),补叙四位贤士大夫的姓名,照应开头。
3.作者在这篇碑记中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
三、思考讨论
1.作者构思这篇墓碑记的出发点是什么?
《五人墓碑记》是一篇墓碑记。这种文体,通常是记述死者的姓氏、籍贯、出身。经历、生卒、年寿及其子孙的大概情况的。如果按照这种文体的一般写法,那就容易写得平淡无奇,立意不高。作者突破了一般程式,大胆地取舍,立足于历史斗争的高度,突出赞颂苏州民众,特别是五位义士反抗阉党的斗争精神,深刻阐发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重大意义,对这场抗暴斗争给予了高度评价,实际上为这场斗争做了个总结,这就是作者构思这篇墓碑记的出发点。
2.本文与其它墓碑记有什么不同?
墓碑记在古代文体中属于杂记,因为它必须说到死者生平中的重要事迹,要抒发作者对死者的悼念之情,有时还要由叙入议,谈一点作者的感受,因此它常常是将记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而本文跟一般的墓碑记又有所不同:它有着浓郁的政治色彩。因为五位义上是在反阉党斗争中牺牲的,作者站在当时的进步社团复社的政治立场上,在歌颂他们“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同时,又严厉地批判了阉党的罪恶行径及附逆者的卑劣品质——这种对比的论述方式是贯穿全文始终的。议论,这是本文的核心。
3.本文思想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都有哪些?
进步性:(1)作者站在反对阉党,支持群众抗暴斗争的政治立场,歌颂了五义士“激于义而死”的斗争精神,同时也看到了群众斗争的巨大力量,反映、歌颂群众的伟大斗争,这是很可贵的。(2)张博领导的“复社”,在当时是一个进步的文社。他们提出诗文应该反映时代,表达作家的思想感情,作品要为政治斗争服务。张博在创作实践中实现了这一思想,写出了反映现实斗争、内容感人至深的《五人墓碑记》,成为明末古文运动的一面旗帜。文章所体现的文学必须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的思想,对后世作文有相当的作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五人墓碑记》教案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