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27:05 浏览次数:764次 栏目: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从上表可知,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学过的加法内容,不同的是过去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和限于100以内,且是一次进位,而例1有两次进位,且和超过100。
三、重难点:
连续进位的方法(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四、教学目标:
掌握“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加法连续进位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超100)的进位加法。
五、教学建议:
1、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资料,在上课时进行汇报交流,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接着在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出示教材上的动物图片,简单说明它们属于什么动物种类。再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简单说明已知种数即中国已经发现的动物种数;中国特有种数即只在中国才有的动物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指即将灭绝和数量正不断减少的种数。最后引导学生看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
2、从主题图中提出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式计算。
3、对于笔算加法的注意事项与进位的思想和技巧,学生已经掌握,这儿主要是让学生利用迁移类推来学习连续进位加的方法,并为后面的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尝试进行计算。
4、练习四第3题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综合训练,学生除了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外,还可以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第2课时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
一、教学内容:
P.18-21,例2、练习五1-4
二、教材分析:
教材仍然由“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出发,提出“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引出例2:376+284,即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材先出现估算,以师生对话的方式提示了估算的要求和方法。随后用竖式计算,这是本节的重点。与例1教学相同,仍然是解决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的问题,只是例2要先加百位上的数,再加上十位进上的1。教材以小精灵的话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三、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四、教学目标:
会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五、教学建议:
1、重视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教学时可以先组织小组讨论“怎样进行估计”,再看教材中是怎样进行估算的,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估算的方法。可简单归纳一下估算的方法: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一般是把加数看作与它们比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和的范围。教师也可以进一步说明估算的作用,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结果的时候,可以使用估算确定结果的范围;也可以通过估算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合理,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培养估算的能力和判断结果合理性的习惯和能力。
2、重视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的培养。
笔算教学仍可采用先尝试再交流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把例1的连续进位加的原理类推到三位数加三位数,加以一般化,也就是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并说说计算连续进位加法应注意什么。
3、P18“做一做”最后一题是三次连续进位加,和超过1000,要求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
4、练习五1-4是巩固例2的练习训练,
重在帮助学生掌握加法笔算的方法。
第3课时 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
P.19练习五5-10
二、教材分析:
练习五4-10是加法的综合训练,有各种形式的计算,从加数的位数来说,有三位数加两位数的,也有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从进位的次数来说,有不进位的,有一次进位的,两次、三次连续进位的。从形式来讲,有单纯计算的,也有结合实际问题计算的,还有改错题。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三、重难点:
正确计算。
四、教学目标:
会正确和比较熟练地计算。
五、教学建议:
第9题,涉及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估算等多方面的知识,体现了很大的开放性。如果不考虑路程只考虑路线,可以采用多种走法,然后再根据路程选择最近的路线。要选择最短的路线,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估算的策略,如要比较75+329和440的大小,可以用80+330估算,要比较410+125与510的大小,只要想410+100=510即可。
第4课时 笔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
一、教学内容:
P.22,例1
二、教材分析:
例1的教学内容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同加法一样,教材仍然采取情境引入、估算、笔算三个层次安排教学。
从学习题材上以“美丽的云南”为题材,标出云南三个旅游城市的位置,在各个城市旁附有著名风景点的照片。一方面,为学生自然地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机会。如,使学生知道昆明的标志性旅游景点是石林、大理是三塔、丽江是玉龙雪山。同时,三个插图体现了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图是一个简单的路线图,给出三个城市的相对位置及昆明到大理、昆明到丽江的路程,第二个图给出故事的具体情境,这是一个不涉及到时间、速度的最简单的行程问题,给出了起点、终点、此刻位置、两地距离等若干要素,很自然地提出问题。第三个图是一个线段图,是把实际问题数学化的一种方式。从这个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各种信息(如行走的方向、昆明到大理和丽江的路程、要求的是什么,等等。)
从计算方法上先估算,再笔算。
三、重难点:
连续退位的方法(哪一位上的数不够,都要向前一位退1)。
四、教学目标:
掌握“哪一位上的数不够,都要向前一位退1”的减法连续退位方法,并能正确地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五、教学建议:
1、联系实验更换学习题材,激发学习兴趣。
可将例1的题材更换成“美丽的浙江(杭州、台州、温州)”。
2、重视学生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图片,进行讨论:这幅图反映了什么事情?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学生解答有困难,可以用线段图帮助分析。
3、重视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对于348,可能有学生提出看做300,也可能会提出看做350,可以结合估算的结果进一步讨论看作哪个数估算的结果与计算的结果更接近?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教材上只是给出一种估算的策略,实际教学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如520-350。在练习中,教师也要注意提出估算要求,使学生逐步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
tag: 教学 数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免费教案 - 数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