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二政治教案大全,高中政治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试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答案]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传统思想的继承。
(2)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3)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解读春节 祝福中国”系列之永远的春节
元旦一过,春节的气氛——“年味”就一天浓于一天了。于是想起鲁迅先生《祝福》里的开场白:“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自不必说,就是天空也显出将新年的气象来……”于是,关于春节的种种情致和感慨便春水般汩汩淌满我的思绪。
孩提时代对过年是异常向往的,所以王安石那首“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元旦》诗烂熟于心。每年未放寒假,就屈指盘算起春节的倒计时来,越挨近年关,越是激动难耐,真如有几匹小鹿叩击心田,让人彻夜难眠。待到除夕夜兴冲冲地试穿新衣新鞋,初一清早焕然一新地跟随大人去拜年,看罢舞龙耍狮拋绣球等街头表演,全家人围着满桌珍馐佳肴举杯祝福,真是其乐融融喜气洋洋!奇怪的是,上了高中、长大成人后,对春节的热情却如火般熊熊复燃起来,随着年岁不断递增,愈演愈烈了。
春节永远是中国的第一大节,它已经与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和潜意识乃至血肉紧密相连浑然一体了!古往今来,不论黎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无论巨擘名流亦或潦倒穷汉,中国人个个都有一份沉甸甸热乎乎牵肠挂肚魂牵梦萦的春节情结。合家团圆共度良辰乃国人一年中最大的心愿。北方人那顿年夜水饺,南方人那碗除夕汤圆,是断断不可少的。过年,岂止是一个节日?分明是普天下炎黄子孙对明天的一种深沉而热烈的祈望与祝福,是华夏儿女世代传承不可或缺的张扬民族精神的文化品牌,它早已水乳交融地深深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乃至生命中了!
春节情结是任何人、任何力量扼杀不掉的。袁世凯当政时曾下令废除春节,一时民心浮动举国哗然。区区一纸文告岂能削得去数千年文化积淀铸成的民族图腾?结果号令变成笑柄,人民照样放鞭炮过大年,83天短命皇帝落个千古骂名。春节也不是任何“洋节”能够取代的,据闻有专家针对时下一些青年钟情“洋节”,忧心忡忡撰文要“保卫春节”,其情其志固然可嘉,我却以为很有点“杞人忧天”:你只需看看千百万乘飞机火车轮船汽车回家过年的人潮,汇成的这道地球上最特别最火爆的风景,就明白世上没有什么节气敢与春节较劲!夜读史书,自古圣贤廉臣大都有新春察看民情、与民
同乐之举;翻看老照片,当年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与陕北军民载歌载舞共度新春,令人动容。近年来中央大力倡导执政为民,新春“三下乡”如火如荼,各级领导纷纷下基层“送温暖”,今年更在全国取消农业税,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使这个春节凝聚更多的欢声笑语和鱼水情、同胞谊。陕西一位灾民自编这样一副春联:“县长腊月踏冰来,新春佳节笑颜开”,横批“雪里送炭”,这楹联写得虽欠严谨,却真切表达群众对公仆的礼赞、对未来的憧憬,闻之令人心热。两岸春节包机的闪亮登场,海外唐人街宫灯高悬鼓乐齐鸣的“闹春”盛景,更令世人感受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和当代中国的卓然风采。
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母亲河、五千载东方文明发祥地,那么春节,堪称华夏儿女千古传承的同心结、绵延不绝的感情链。春节是永恒的,一如炎黄永不衰、江河万古流……
“解读春节祝福中国”之春节新变化新活动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除了汉族,部分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春节习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年俗活动出现简化趋势。历史上的春节曾拥有诸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民俗礼仪。从腊八开始,经过扫尘、祭祖、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拜年、逛庙会,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赏花灯。而如今的年俗活动被简略化,有些内容正在消失。在城市,日常时空和节日时空之间的过渡环节和准备过程开始脱节,很多家庭的年夜饭不在家吃了,原来一家人的团圆饭变成了几个家庭的拼桌团圆饭。年俗活动的简化,折射了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一些文化变迁。
其次,神圣内涵的世俗化。专家认为,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当时的规矩和祭祀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发生了变化。作为宗教祭祀活动的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成为百姓狂欢的民俗盛会。目前,春节习俗中的神圣内涵越来越弱化,世俗意义却越来越得到了强化。
第三,节日时空商业化。如今的春节弥漫着浓厚的商业气息,庙会上卖的跟商店里的都差不多,节日活动越来越被商业化。
第四,节日功能的转化。春节的本意是除灾祈福、趋吉避凶,如今却神圣仪式逐渐被世俗化,春节的传统功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现在,春节失去了许多它原有的宗教民俗内涵和社会文化功能。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一些节日民俗有所变化是很正常的,也是历史必然现象,人们的需求在变化,民俗也要在变化中保留传统内涵。节日习俗赖以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基础以及文化环境发生变化,它必然要随之发生变化和调适。近年来,圣诞节等洋节日慢慢进入我们的生活,这是多元化文化并存的例证,并非消极意义上的文化入侵,是全球化时代正常文化价值交流碰撞现象,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有人喊出“保卫春节”的口号,但我觉得与其“保护”,不如注入新的活力给春节一个自由发展的生存空间。
[思考]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情结是任何人、任何力量扼杀不掉的。对待春节,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给春节注入新的活力。
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 章来
源
上一页 [1] [2] [3] [4]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