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初一语文教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12-26 23:27:05   浏览次数:523  栏目:初一语文教案

标签: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3、问题情景:走近茶峒的旅途中,作为游客,你想向导游询问有关茶峒的哪些情况?(以课本为依据,分小组活动,全班交流。)
(二)重点赏析:
1、 赛龙舟是湘西和我们常州都有的端午风俗,请大家再次阅读文中赛龙舟这一活动,感受赛龙舟的气氛。(播放赛龙舟的影片片断)
2、 问题情境:赛龙舟的场面写得非常精彩,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
3、 问题情景:你喜欢这项活动吗?如果你也在岸上看他们赛龙舟,或者你就是龙船上的一员,你会有什么联想?有什么感受?
明确:赛龙舟体现了一种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三)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来扩写捉鸭子的场面。
(四)课后学习:
收集祖国各地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以及关于端午节的故事传说、诗文。
本命年的回想 (1课时)
学习目标:1.能用主题词概述过年习俗,感受其文化内涵及寄寓的期盼。
2.体会文章富有情趣的语言特色。
3.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对过年习俗的理解,并能合理想像和联想,预测将来过年习俗。
课前预习:1.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刘绍棠。
2.向家中长辈了解家乡过年的风俗。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1、 用多媒体创设过年时热闹的画面、热烈的氛围,引导学生感受过年的喜庆气息。(播放歌曲,视频等)自古至今过年为何会这样热闹?(请学生介绍“年”的传说)
(二) 整体感知:
情景创设:《艺术人生》栏目将上一档“话说过年”的节目,邀请全班同学参加,届时也会邀请刘绍棠等老人和我们一起交流。请你就《本命年的回想》和刘爷爷做一点交流。
(三) 深入探究:
花甲之年的老人回忆起小时过年的情景,京韵十足的字里行间时时流露出一种童真,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你感受到了吗?请向刘爷爷作点介绍。
(四) 拓展延伸:
1、问题情境:现在过年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含义?与文中比较,消失或保留或发扬光大了哪些习俗?
2、问题情境:有人说,过年要从年前一直忙到年后,非常累人,而且在过年时出现了很多浪费现像,比如说相互请客等。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过年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意义,可以取消这一风俗。你认为呢?
3、问题情境:过年不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种文化。它包含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当然,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那么,在新时代,我们应该怎样来过年呢?
(五) 课后学习:
1、总结课堂发言,向爸爸妈妈写一份建议书,提出一些既不失年的
含义,又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过年建议。
2、利用资源(亲友、家人、网络……),收集祖国各地过年的风俗习惯。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第1课时)
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词,并能背诵。
2、通过朗诵,体会作者在诗中寄寓的感情。
课前学习: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背景资料,并能朗读诗词,读通读顺。
2、选择合适的音乐为其中一首诗或词配乐朗诵。
3、选择其中一首,寻找赏析文章,以备课堂交流。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月亮是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意像——团圆的像征。古人总爱对月抒怀,尤其是在中秋这样的节日。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播放ppt投影)
(二) 诵读感悟:
在小组内选出配乐朗诵得较好的同学进行全班交流。交流后同学互相点评。
1、 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词,达到背诵的要求。
(三) 深入探究:
1、 问题情境:再读诗词,三首诗词都咏中秋之月,寄托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在表现上又有什么不同?
2、根据收集的赏析文章分组交流感受。展开讨论:哪些地方分析得特别精彩?为什么?你有没有不同的理解?
(四) 课后学习:
背诵三首诗词,并收集关于“月”的诗句。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第2课时)
学习目标:1.能吟诵咏月名句,增加积累。
2.发挥想像,把诗词改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课前预习:收集关于“月”的名句。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古诗词语言凝练,想像丰美,意境悠远,把别离思聚的情意表达得委婉动人,读来令人心驰神往。
(二) 感悟创作:
在理解原诗、词的基础上,选择其中一首,发挥想像和联想,扩展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三) 拓展延伸:
1、中国古代有许多咏月的佳句,让我们一起来对月抒怀。(进行吟诗比赛: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吟诵带月的诗句,看哪个小组吟诵得多。)
2、从刚才同学们吟咏的带月诗句来看,人们通常在月亮中寄托哪些感情?
3、请同学们也作一首“中秋咏月诗”,寄寓自己的感情。
(四) 课后作业:
把同学们作的“中秋咏月诗”收集起来,出一期专题板报。
“世界民俗风情展”专题活动 (1课时)
活动目的:
开展世界民俗文化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人类大家庭的民俗风情,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感情。
活动方式:
到图书馆、资料室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采访家长,组成小组进行社会调查。
活动过程:
1、 准备。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自由分组;制定查阅与调查计划;作好调查的物质准备,比如照相机、录音机、笔记本等。
2、 活动。个人或小组进行专题查阅、调查,作好详细、认真的记录,注意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汇总。
3、 交流。小组内部成员经常交流,相互协作;全班交流收获与体会。
4、 展示。每个小组制作一份成果展示材料,可以用专题小报、图文展示、摄制短片等形式。
写作:从生活中找“米”(3课时)
第一课时:
1、自学短文“从生活中找‘米’”。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问题情境:看过短文后,请说一说怎样才能从生活中找到“米”。
3、组织交流、评价。明确:生活中到处是“米”,但要做到四多:“多留心、多观察、多思索、多积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初一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