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六国论》教学设计1-教学教案

《六国论》教学设计1-教学教案

12-26 23:15:34   浏览次数:605  栏目: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高二下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六国论》教学设计1-教学教案,
灭赵:前222年     灭齐:前221年

7.研习第一段:
提问: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问:从几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论点的?
明确:A 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B 不赂者以赂者丧。

问: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发以下议论。

背诵第一自然段。

8.研习第二段。
提问: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明确:“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问:本段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赂秦的危害?
明确:A 以地事秦,导致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刺激了贪欲和扩张的野心。
B 韩、楚、魏三国以地事秦求苟安而不得。

问:本段的中心内容,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句话?
明确: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9.布置作业:熟读、背诵全文。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第 二 课 时

1. 齐读第三段。
A. 重要词句:
迁灭:古代灭掉一个国家,要迁走该国的传国重器,如武王灭商,迁九鼎于洛邑。迁灭即灭亡。下文的“革灭”,革是除旧,也是灭亡的意思。
义(坚守正义,名作动词用)不赂秦
斯用兵之效(功效)也
至丹以荆卿(表示对人的尊称)为计
始速(招致,动词)祸焉
向(先前)使(假使)三国名爱其地
胜负之数(命运),存亡之理(道理)
当(应当)与秦相较(抗衡),或未易量(估量)

B. 提问:找出段中表述齐国灭亡的一句话。
明确:“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比较燕赵两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明确:共同点——形势环境相同,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军事策略相同,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不同点——对抗秦国的方式不同
          燕太子丹招募荆轲刺秦王招致祸患。
          赵因李牧被谗言所害自毁长城。

找出第一段中与本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
明确:“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提问: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向使”引起假设,总结六国情况,使论证更加深入全面, 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假设作铺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

齐读本段。

2. 研习第四段,齐读。
A. 重要词句
并力西向(进军),则吾恐秦人食之(结构助词,无实义)不得下咽也。

为(治理)国者无(不要)使(让自己)为(被)积威之所劫(胁迫、挟持)哉。

B. 提问:前一层与上一段末句有怎样的关系?后一层有什么作用?
明确:上一段末句从消极方面来说,不该用什么策略;这一层从积极方面说该用什么策略。
以六国灭亡

上一页  [1] [2] 

,《六国论》教学设计1-教学教案
《《六国论》教学设计1-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tag: 教学   高二语文教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