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二下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高二语文下学期《闺塾》教案,
在这出戏中,陈最良与杜丽娘、春香一相见,便发生冲突。陈最良开口就是一番说教,责怪杜丽娘、春香来得太晚,不守女儿之规,杜丽娘陪不是,春香则打趣道:“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一下子就止住了“先生”的唠叨。在陈最良一本正经地讲解《诗经》时,春香一再追问,使他频频出丑,让堂堂的先生有失尊
严地学雎鸠鸣叫,春香“为甚好好的求他?”的询问,更是让他狼狈不堪。
接着是模字时的情景。陈最良闹了不识画眉细笔、薛涛笺、鸳鸯砚和以“不知足而为屦”的一连串笑话。春香对模字感到索然无味,领出恭牌,乘机离开学堂。
然后是春香在大花园逃学游玩又引发了冲突。先生要打她,以古人苦学的故事教训她,而她则针锋相对地反驳。先生气急了,抡起荆条,被她一把抢下。杜丽娘见状,责备春香,扯住她的头发威胁要打她。杜丽娘的态度看来很严厉,实际上亦真亦假,她怕春香闹得太过,不好收场,因此出面干预,唬住春香,其实她此时已无心学习,虽身在学堂,但心已飞向高墙外的大花园。
最后是先生一走,杜丽娘、春香立刻得到解放。杜丽娘赶紧问春香:花园在哪里,花园有什么景致。春香不说,杜丽娘陪笑,春香才告诉了杜丽娘,于是二人回衙。这出戏至此结束,却为杜丽娘的游园埋下伏笔,酝酿了此后的戏剧冲突。
4.分析人物
这出戏生动地刻画了剧中三位人物的鲜明形象。
春香是杜丽娘的侍女和伴读,天真,直率,顽皮,娇憨,大胆,泼辣,天性自然开朗,思想单纯,很少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敢开先生的玩笑,无视封建礼教、师道尊严,和杜丽娘相比,更富于反抗精神。在这出戏中,作者主要借助春香揭露陈最良的道学面貌,表现封建礼教的虚伪。
杜丽娘是大家闺秀,生于名门宦族之家,长于深闺之中,因是独生女而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受到严格的管束,以至连家中有一座大花园她都不知道。她的性格比较复杂,外在的表现与真实的心理并不一致,她知书达礼而又向往自由,温顺而又不失个性,稳重而又不失机敏。她出于礼节上的尊重,对陈最良的态度始终是恭谨的。她分明对陈最良“依注解书”不满,却只是委婉地说:“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这经文偌多。”当陈最良要打春香时,她佯装发怒,既维护了先生的面子,又遮掩了自己的心思。她不像春香那样公然嘲笑那个宣传封建礼教的塾师陈最良,却同样厌烦陈最良的说教,向往高墙大院外的自由天地,表现了她对封建教育的抵制及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作者笔下的陈最良是一个十足迂腐的道学先生,他的“陈最良”一名,就含有作者对他的讽刺。他严格遵守封建教义,言谈举止充满酸溜溜的味道。他一上场就以“极承老夫人管待”而自得,教完课,又要“和公相陪话去”,从中可以约略看到他逢迎家主的一面。同时,这个人物也有一定的虚伪性。这个形象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这个人物身上,暴露了封建社会一些知识分子的共同弱点,体现了作者的批判精神。
5.重点突破:
问题:杜丽娘是这出戏的主角,但是在这出戏中她的言语并不太多。你能够从她不多的语言中体味出她的心态性格吗?
①“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
杜丽娘自己在读《诗经》时对诗句有朦胧的感触,但老师却不往深处讲,她不满足于老师解释字面意思,故言“学生自会”。十分含蓄,是大家闺秀风范。
②“这经文偌多!”
老塾师给杜丽娘敷演大意,不但没有消除她的疑惑,反而东拉西扯讲了一番大道理。于是,杜丽娘轻轻一句“这经文偌多”,透露出强烈的厌烦情绪。
③(春香)“待俺写个奴婢学夫人。”(杜丽娘)“还早哩!”
这句极富潜台词的话,冬烘腐儒是听不出来的。字面上看是说春香写字太差,深层意思却是在讥笑小春香小小年纪就急着当“夫人”,丢不丢人呀?——当着老师的面和丫环开起了这样的玩笑。
④“敢问师母尊年?”
写字当中,杜丽娘忽然问起这句话来,还说要给师母做鞋。这是典型的姑娘家开小差的表现,却带着女孩儿特有的乖巧可爱。
⑤“那花园在哪里?”
一个16岁的姑娘,居然不知道自己家里还有一个花园,这真让人觉得既滑稽又可悲。杜丽娘问这句话时向往、急迫的神情跃然纸上。
⑥“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
“原来”一词,是恍然大悟的语气,一个“且”字,细品之下就有“暂且搁下,以后慢慢盘算”之意,为后文的“游园惊梦”埋下了伏笔。
6.讨论归纳
问题一:老塾师陈最良,可以说是封建教育与程朱理学的代表。课文中是怎样写出他的迂腐、守旧,并给予辛辣讽刺的?
陈最良在杜太守家设帐教书,杜家便是他的衣食父母,更兼丽娘母亲对他款待周到故而他并不想过分苛责丽娘与春香。但他视程朱理学为正宗学问,不遗余力地宣讲,显得迂腐至极。更富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传授的诗经《关睢》及《汉广》、《桃夭》、《鸡鸣》诸篇,大多原是歌咏男女爱情、婚姻生活的,他却偏要给予牵强附会的解释,但最终仍是这些诗恰恰引动了丽娘的思春之情。这不仅是对陈最良,也是对整个封建教育的绝妙讽刺。
总结:生动的细节
剧中的很多细节,如陈最良上场时潜玩《毛诗》、讲解《雎鸠》时学雎鸠鸣叫,春香问陈最良“君子”“为甚好好的求他?”,陈最良不识画眉细笔、薛涛笺、鸳鸯砚并“不知足而为屦”,春香要“写个奴婢学夫人”以及领出恭牌离开学堂等等,都很生动。其中的不少细节是夸张的,这与作品的讽刺性密切相关。
问题二:《闺塾》一出,近代演出本叫《春香闹学》。春香是怎样“闹学”的?从中展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这段戏文精彩传神,富有喜剧效果。
陈最良讲解《关雎》一诗,说“‘关关雎鸠’,‘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此鸟性喜幽静,在河之洲”,“兴者,起也。起那下头。窈窕淑女,是幽闲女子;有那等君子,好好的来求他”。陈最良“依注解书”,似乎无可非议,但放在这段戏文的特殊语境中,这正儿八经、无关痛痒的解说,竟然禁不住春香的追问,就显得古板迂腐,十分可笑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闺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