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第四册 第三单元 歌曲音乐欣赏与语言审美──《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第四册 第三单元 歌曲音乐欣赏与语言审美──《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12-26 23:27:05   浏览次数:913  栏目: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高二下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四册 第三单元 歌曲音乐欣赏与语言审美──《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作者对这两人用了“双峰对峙,二水分流”的方法,在这面前宝玉是个决定性人物。作品中两首曲子对宝玉的性格有委婉的说明:

  〔西江月〕

  其一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其二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师生结合课文注释共同分析释疑:这两首词,字面上句句是对宝玉的嘲笑与否定,实质上是赞美与褒扬。宝玉毫不掩饰地表现自己的天性,相貌好看是真(对此,课文节选部分有两次外貌描写),腹内草莽未必,从文中的对话可知宝玉读书多,知识博,文思快,才情高(如给黛玉赠字。另外原著中有宝玉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一套一套有根有据的议论,令贾政在内的人相形见绌呢!他不愿读的是那些“圣贤”的说教与一文不值的科举时文)。“那管世人诽谤”正表现宝玉不苟且、不随俗、独立不羁的个性。这样的贵族青年,按封建阶级接班人的要求,自是“无能第一,不肖无双。”他既不能像祖先那样“理朝廷,治风俗”,也不能像凤姐那样治家事,撑起家业的门面,自然是“于国于家无望”了,于是他就成为贵族之家的“子弟戒”了。

  这两首词集中地描绘了宝玉的叛逆性格,其典型意义在于对封建阶级的叛逆上。而作为封建家庭的贾府,当然是希望宝玉能入仕途,这一点上宝钗是人选,而黛玉就不行了,虽然宝玉是多么地爱慕黛玉。于是悲剧也就产生了,这场悲剧是那么地深沉与惊人心魄!听又一曲子:

  〔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第四册 第三单元 歌曲音乐欣赏与语言审美──《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quxue6.com网]www.quxue6.com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不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讲析:这是《红楼梦》中黛玉在怡红院受了“闭门羹”的刺激,回到潇湘馆,双手抱膝,两眼含泪,一直坐到二更天。第二天是芒种节,大观园的姑娘们用花柳编成轿马幢祭之花冢前,黛玉边葬花,边哭泣,边吟出这“似讥成真”的《葬花吟》。原诗三百余字,这里作了删节。它是《红楼梦》中最绝妙最被称道的篇章之一,是血泪的凝聚,字字句句都同黛玉这个苦命少女的命运和个性融合在一起,成为独步古今的“黛玉吟叹词”。古人云:春,女悲,秋,士悲。黛玉就是在百花凋落的时节拟就这首葬花词,借花喻己来倾吐自己满怀的愁绪与莫可名状的悲愤。整个曲子低沉伤感,凄切哀惋,这种浓厚的感伤主义色彩正是黛玉特定的经历与性格的产物。正是由于黛玉的这种性格,尤其是封建家庭的家庭观念,导致了宝、黛悲剧。而小说耐人寻味处,还在于不仅宝、黛不成眷属,而且宝玉、宝钗这一对“金玉良缘”也不美满。

  请同学欣赏下面一首词: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

  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

  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

  到底意难平。

  此词中作者用了谐音与借指,“高士”指宝钗,“雪”指“薛”,暗示宝玉同宝钗仅仅存在夫妻空名。“世外仙姝寂寞林”意为林黛玉的凄凉命运。“齐眉举案”典出《后汉书·梁鸿传》,形容夫妻相敬如宾。“意难平”意为心思不能平静,指宝玉对黛玉的怀念。

  讲析:有情的不能成眷属,无情的反倒被硬拉在一起,这是封建社会常见的婚姻悲剧。黛玉淌着眼泪度过了短暂的一生。宝玉同冷美人宝钗结了婚,可他刻骨铭心地爱着黛玉,空悲叹。加上家业破败,亲爱的姐妹们或死或散,他对这个世界绝望了,出家当了和尚,一走了之(曹雪芹原著意)。宝钗呢,虽然结了婚,但没有爱情的婚姻能有什么幸福?于是共同演出了这场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第四册 第三单元 歌曲音乐欣赏与语言审美──《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