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27:05 浏览次数:482次 栏目:高二语文教案
生:你们想一想,在封建社会,结婚两三年的夫妻,按常理来说,是不是应该生儿育女了?但在作品中却一直没提到兰芝、仲卿有小孩,你们不觉得奇怪吗?
生:怪不得我总觉得他们身边缺少点什么。大家留意一下文中的一些细节,比如他们誓别时,“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两人殉情时,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东南枝”,两人似乎无牵挂地为情殉身。假如他们身边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孩,他们能这样洒脱地为情而死吗?
生:分析有道理。文中确实一直没有提到他们有孩子,这让我想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封建思想,作为封建家长焦母,传宗接代的思想肯定是根深蒂固的。兰芝与仲卿结婚两三年,没为焦家生得一男半女,自然会招来焦母的不满,基于这种封建思想,才导致焦母要休兰芝。
生:封建思想确实可恶,焦母本身就是受害者,还要用这种思想毒害于人,同是女人,兰芝多么善良、美好,让人怜悯,而焦母却是“悲其不幸,怒其不争”。
师:兰芝固然美好,但终究是被休的妇女,作为有身份有地位的太守的儿子,怎么会看上一个被休的妇女?
生:他可能贪图兰芝“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的容貌。
生:我觉得作品写太守替子求婚的情节是为了反衬兰芝的美德,一个官宦子弟要娶美貌女子何其容易,而人并不是貌美就拥有好的品德。
生:我赞成这个观点,同时我有个补充。兰芝被休已是不幸,再被其兄逼嫁,更显其不幸,文中还渲染婚事热闹、豪华的场面,更突出兰芝这个悲剧人物的悲剧色彩。
生:而且与下文的悲惨结局形成鲜明的对比,越是极为渲染婚事的喜庆,越是突显兰芝、仲卿结局的悲惨,就像老师在诗歌鉴赏时教我们的“以乐景写哀情”。
师:虽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但是像梁山伯、祝英台,刘兰芝、焦仲卿,他们除了选择殉情,就别无选择了吗?假如你是导演,你能为他们设置一个怎样的结局?
生:私奔,去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生活。
生:中国人喜欢团圆、喜庆结局,我会为他们设置一个圆满的结局:兰芝、仲卿的父母被他们的真爱感动,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生:如果我是导演的话,我不会让刘兰芝死去,我会让她坚强地生存下来,塑造一个自尊、自强的光辉女性形象。
生:去衙门告他们的父母干涉婚姻自由,用法律保护自己。
师:我们国家提倡婚姻自由,但像兰芝、仲卿这样的婚姻悲剧,在现实生活中仍屡见不鲜,我们国家是一个法制社会,要懂得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今天,大家讨论的热情很高涨,对问题分析也很透彻,说明课前的学习比较充分,对作品比较熟悉。课堂的讨论探究先告一段落,对问题还有什么看法,我们课后再继续探讨交流。下面来做一道迁移阅读题。
(显示上山采蘼芜)
阅读下面的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上山采蘼芜(一种香草),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美好)。颜色类相似,手爪(手工技巧)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1.选出加点字词意义不同的一组:( )
A.长跪问故夫 府吏长跪告 B.未若故人姝 君既若见录
C.织缣日一匹 三日断五匹 D.故人从阁去 遣去慎莫留
2.选出对“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二句诗理解正确的两项:( )
A.这是故夫对故人说的话。 B.这是故人对故夫说的话。
3.这首诗和《孔雀东南飞》在思想内容上作些比较,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A.这两首诗都表现了旧时代善良女子的悲惨遭遇,她们都被丈夫遗弃。
B.这两首诗都反映了旧时代妇女地位的低下,她们都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
C.这两首诗都突出了旧时代妇女的美德,她们都勤劳刻苦,又都具有反抗精神。
D.这两首诗都颂扬了旧时代青年男女的品质,他们都对爱情始终如一,坚贞不渝。
4.把这首诗和《孔雀东南飞》在艺术手法上作些比较,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这两首诗都使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B.这两首诗都具有鲜明的叙事特色。
C.这两首诗都着意表现了人物的对话。
D.这两首诗都剪裁得体,结构谨严,以五言成篇。
学生自主完成迁移阅读。
(下课铃声响了)
>>《第三册 第二单元 《孔雀东南飞》悲剧的探究》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quxue6.com网]www.quxue6.com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第三册 第二单元 《孔雀东南飞》悲剧的探究tag: 东南 高二语文教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