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第三册 第二单元 《虞美人》微型教案

第三册 第二单元 《虞美人》微型教案

12-26 23:27:05   浏览次数:268  栏目: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高二下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三册 第二单元 《虞美人》微型教案,
3.探讨重点句的含义,品味词的语言。(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四人讨论,然后推举发言人参与全班讨论。)

例:“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堪”,能忍受,“国”,都城。其意义可能是:(1)在明如镜的月光下(我)不能忍受回首故都引起的深哀巨痛。(2)在明月中(我)遥望故都回首故国不堪亡国破家之痛。(3)(囚居中的我)回首明月照耀下依旧繁华的故都,情何以堪。(4)……。(5)……。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哪些特点?(1)愁多,越来越多(“春水一江”)。(2)愁久,永无尽期(“一江春水”滔滔不尽永向东去)。(3)愁长,没有尽头(春江何处是尽头?天边、海里……!)(4)愁深,刻骨铭心(春水似海,不知有几多深!)(5)愁无时不在。(6)……个人之愁化为了千古士大夫人人所有的悲哀,真乃千古一叹!

4.老师激情朗读,学生边跟读边体会词的感情,体会其深哀巨痛,悟其主题。

5.然后学生朗读全词,背诵全词。体味“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再悟主题:艰辛、侮辱、囚徒生涯、痛苦、孤独、对人生的厌倦……

6.本词是“情景交融”典范之作,作品是怎样来营造“情景交融”意境的?

请同学找出作者哪几句写的景,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请同学思考作者怎样将自己的“情”融入景之中的,从而使情景合二为一的。

7.通过了解诗的特点来理解词的特点。

   诗                  词

     难懂             易懂(明白如话、口语)
     难唱                易唱(音乐性强)
不长于抒情(言志)      长于抒情(言志更言情)

阅读讨论李煜创作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词各一首,与《虞美人》三词连贯在一起,全面体会李煜其词其人,深化迁移。

1.第一创作阶段:

一斛珠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浥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2.第二创作阶段:(任选一首阅读)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寄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相见欢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深入体会三个时期代表了李煜三种人生态度:第一时期“眷念人生”,第二时期“感叹人生无常”,“愁肠入怀”,第三时期“厌倦”。如果作者对人生未感厌倦,是决写不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样凄婉哀怨的词的。从而深入体悟李煜其人其词,明白他在词史上“遗世独立”的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1.把拓展阅读的讨论所得成文,深刻理解李煜其人其词。

2.1921年毛泽东仿写了一首《虞美人》写新婚乍别的离愁别绪:“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意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泪眼也无由。”我们也不妨仿照《虞美人》(李煜)以《虞美人》为词牌作词一首。

>>《第三册 第二单元 《虞美人》微型教案》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quxue6.com网]www.quxue6.com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上一页  [1] [2] 

,第三册 第二单元 《虞美人》微型教案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