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43 浏览次数:371次 栏目:高二政治教案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1、怎样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
①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②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就是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的就是不可知论。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 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 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
③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
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荀况、范缜、德谟克里特、费尔巴哈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孟子、陆九渊、王阳明、柏拉图、贝克莱、黑格尔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
注意:并非凡是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科学的
3、如何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①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中国古代“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构成了宇宙万物的本原。德谟克里特“原子”,赫拉克利特“火”。
进步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试图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在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首先它把万物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这就把一个复杂的哲学问题简单化了;其次,这种物质观在当时只是一种猜测,带有直观性,缺乏科学性论证。正是这种局限性,因此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被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取代。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进步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把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混同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缺少辨证思想(机械的)。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的。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常见观点 评价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王充: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论。
局限:
(1)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2)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如: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进步性:坚持并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
(1)仍然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原子)。
(2)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3)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见课本。
见课本。
4、如何认识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①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②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A、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作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