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二政治教案大全,高中政治教案,http://www.quxue6.com
《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
(2)规律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方法论:① 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7、怎样理解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要坚持按规律办事?
一方面,规律的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我们应该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方法论:既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秘
一、意识
1、什么是意识?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⑵意识是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产生的。
(3)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4)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5)从意识的作用看,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怎样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比如预先制订蓝图、目标和计划,这点和动物的活动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动物的活动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活动。
②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
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同时,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也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根本原因。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
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
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有什么方法论要求?(怎样理解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作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如何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 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
② 重要意义: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 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 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如何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边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具有三个特点:
①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一方面,构成实践的三个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另一方面,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②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创造出自然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③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① 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② 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又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二、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什么?
一方面,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是有区别的。(除了内涵的差异外,其地位也不同。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反映着客观物质性。)
另一方面,两者又是统一的。实践既具有客观物质性,又具有主观能动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