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三单元复习优秀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
终于有一天,盼来了信,两封。小夏一封,小秋一封。两人急着看了信的封面后,又互看了对方的。小夏说:“京城的,比我的好。”小秋道:“上海的,也不差。”兄弟俩将半个月来的焦躁一起用欢笑发泄出来。
小夏拆信,小秋也拆信,忘了头顶上的烈日。小夏一惊,小秋也一愣。
后来兄弟俩半喜半忧地回家,将通知书念给父母听。父亲说:“上大学要这么多钱?”母亲只叹了口气。
八月,棉花还没有到上市的季节。
父子仨兵分三路,到晚回家,所筹借的钱还不够费用的十分之一,兄弟俩上学掏空了家底,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母亲只好把一头正在长膘的猪卖了。
八月的日子越来越少,小夏和小秋的上学费用仍差一大截,那天,他们去了学校。校长和班主任都非常同情,但也无能为力,只好以学校的名义写了封信给乡政府,请他们想办法。在烈日下奔波了三天后,父亲捧着由乡政府出面借的2000元贷款回到家里,一下子躺在地上,昏了过去。十天来的劳碌和心焦,使这个在太阳地里劳作了半个世纪的硬汉子也趴下了。上学的费用还不够一个人用的,八月的日子所剩无几。
没想到这天邮递员竟送来了一张汇款单,1000元,学校来的。附言栏里只有几个小字:“祝贺!全体教师捐赠。”父亲从床上爬起,母亲赶紧将汇款单递过去,父亲的嘴唇嚅动着,发不出声音。
费用还只够一个人的,日子不会停留,小屋里的人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峻。三个人的目光一起盯着床上的父亲。父亲忽然一骨碌坐起来,说:“现在只有一条路,你们都懂事了,自己决定吧。要不,抓阄也行。”
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
像是经历了一个世纪,小夏抬起头说:“小秋,你去吧,你的学校好。”小秋也抬起头:“不,我比你年轻一岁,哥,你去吧。”
当时谁也没注意小夏一个微小的动作。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出那张录取通知书,撕了个粉碎。小秋醒悟过来后,一下子抱住小夏:“哥!”泪水夺眶而出。
八月的最后一天,小夏带着200元路费出了门,他去南方打工。父母欠下了许多债,小秋在学校还要许多开支。
八月的阳光下,小秋站在村头的土路旁,出神地看着泡沫似的尘土上那一行深深的脚印……
(1)小说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主要有哪些作用?
(2)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它是以什么为线索来串起故事情节的?
(3)“小夏一惊,小秋也一愣”,他们惊什么?愣什么?联系全文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4)文章的题目是“八月的阳光”,但从内容看却并非写景,你对文章的题目是如何理解的?
(5)生活中,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境遇,你是愿意做“小夏”还是愿意做“小秋”?亦或你有第三种选择?写出你的理由。
第二课时
目标提示
1.感受传统节日,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体会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的乡土语言。
3.在比较中学会赏析诗词的一些方法。
各个击破
1.重点词语注音、释义
红火:形容旺盛、热闹。
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情景而心情愉快。
鬏(jiū):头发盘成的结。
阖(hé)家:全家。
中庭:庭院中。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把酒:端起酒杯。把,持、握。
绮(qǐ)户:雕花的窗户。
婵娟:这里指月亮。
2.容易读错、写错的字
“糁”读作翘舌音“shēn”。“中彩”的“中”是多音字,这里读“zhòng”。“疙瘩”后一个字应读轻声“gēda”。“秫秸”这个词的读音比较特殊应读作“shújiē”。“鬼祟”的“祟”容易与“崇”混淆,书写要注意。阙”这个字读第四声“què”。
3.文学常识
刘绍棠,作家,40多年的文学生涯,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著有《刘绍棠文集》。
王建,唐代诗人,著有《王司马集》他一生创作颇丰,其中后期的作品,文学价值较高。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
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诗人,他的作品收在《艾青全集》里。
4. 诗词的背诵、默写
《十五夜望月》与《水调歌头》这两首古诗词要求在弄清意思,理解意境,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背诵、默写。除此以外,还要收集三五首自己喜欢的“咏月”题材的诗词,加以背诵、积累。
5. 阅读理解要点
(1)《本命年的回想》
①课文线索清晰,如数家珍,逐一叙说。这特别表现在第4节中,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从腊月初一到除夕之夜,从炒年货写到拜新年,思路清晰,结构紧凑,井井有条。
②本文语言很有表现力,作者勾勒生活情景生动传神,可以说文章对大年的每一点回忆,都是一幅体现民风民俗的图画,乡土气息浓而不腻。(可结合课文中的具体的句子加以体会)
(2)《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①《十五夜望月》
这首诗的意境很美,“树栖鸦”烘托了月夜的宁静,“冷露无声湿桂花”是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的点睛之笔,更显悠远,耐人寻思。前两句写景却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然而诗人怅然于家人的离散,由月宫的清冷引出了入骨的相思。故而结尾的咏叹就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尤为委婉动人。
②《水调歌头》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作者虽因仕途失意,产生过消极“遁世”的念头:“欲乘风归去”,但积极的生活态度终于占了上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结尾的良好祝愿更是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③《我的思念是圆的》
这是艾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经历了太多的飘零磨难,亲情在他心中变得浓郁起来。诗人由眼前之物“中秋的月亮”“西瓜”“苹果”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想到了远方的朋友,骨肉亲人,心头渗入更沉重的孤独和凄惨之情,然而由于诗人心境、性情从容达观,写了这首诗来表达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想。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第三单元复习优秀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