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27:05 浏览次数:835次 栏目:初一语文教案
第7课 清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方志敏同志的生平及革命事迹,体会一个共产党员为革命事业乐于清贫的高尚情操。
3.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剪裁的方法。
4.结合古今实例理解“清贫”的意义,并结合实际情况正确认识新时期“清贫”的新内涵,将廉洁奉公的正义感纳入到生活的实处。
教学重点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方志敏同志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堂堂的苏维埃政府主席在严冬腊月穿着一件露着棉花的破棉袄度日吗?你们能想象他所有的家当只不过是几套旧衣褂裤、几双旧线袜吗?也许你不相信,但他就是凛然对敌的方志敏,一位我党我军的优秀的领导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他在狱中写下的文章——《清贫》。
二、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阅读中的字词障碍
奢(sh ) 侈(ch ) 矜(j n) 苟(g u)
镯(zhu€螅? 掷(zh€欤 ∑模╬ ) 坞(w€?
三、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来。
提示:本文主要写了方志敏身为我军领导人却一生清贫,被捕时身无分文的故事。
2.读罢本文,方志敏在你的心中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提示:本文着重向我们展示了作者廉洁奉公、正义凛然的一面。(补充其逸事:有一次,方志敏到下面检查工作半个月,在返回省会葛源途经家乡漆工镇时,顺便回家看望母亲。方志敏刚到家,那些受苦受难的婶婶们听说了就来看望他。“唷!正鹄(方志敏的乳名)当大官了,难得转来!如今兴苏维埃了,大家都奔好日子,可我们家还常缺钱买盐吃。你在外面又照顾不到我们,唉……”方志敏早领会婶婶们的来意,是向他讨买盐钱,便笑着答话:“哈哈,我什么时候成了财主老板,回来就可以照顾你们,帮你开销买盐钱了!”婶婶们涨红着脸,辩解说:“都说你掌管着苏维埃几十万、几百万呢!你们公家饭碗里撒掉下两个饭粒也够我们开销一年半载,还在乎这两角子盐钱!”方志敏解释说:“我管的花边(银元)是不少,几十万几百万也有。不过却是革命的花边,一个铜板也动不得,要全部用在苏维埃事业上。要是我拿革命的花边来给婶婶们买盐,这穷人的主席我还当得?”
有一年寒冬腊月,方志敏穿着一件薄薄的破棉袄从弋阳去参加贵溪县苏维埃代表大会,冷得瑟瑟发抖的方主席,令身穿新棉袍的代表们于心不忍,于是大家合伙买了件新棉袄送来。他反复给来人讲“要节省,要减轻群众负担”的道理,执意不收。一旁的警卫员实在看不过去了,说:“当个苏维埃主席,穿件破棉袄,人家都看不过,收下了又有什么了不得?”方志敏说:“当苏维埃主席,更得事事注意。一个不留意,就不是我一个人的事!”
(补充介绍其生平。)
四、研讨文本
1.本文主人公是方志敏。但文中却详细地描写了方志敏同志被捕后国民党士兵搜查他的过程,尤其对国民党士兵的动作、语言做了大量的描写。这与表现方志敏同志的品质有什么关系?
提示:国民党士兵认为方志敏是个大官,理应有许多钱财可以抢掠,他们的这种心理和贪婪的个性与方志敏同志形成鲜明对比。借助两个国民党士兵的行动及语言侧面烘托方志敏的廉洁。可以通过比较《清贫》《同志的信任》中同是描写方志敏被捕的段落写法的不同来比较分析:
方志敏的《清贫》(节选):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的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枝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作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威吓地吼道: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哼!你不要作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
“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我再向他们解释。
等他们确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时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的失望啊!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仍旧塞进榴弹的木柄里,转过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后彼此说定表和笔卖出钱来平分,才算无话。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就同声命令地说:“走吧!”
唐《同志的信任》(节选):
“由于叛徒告密,方志敏同志不幸落到敌人的手里,国民党兵士认定他是个当‘大官’的人,身边想必带着很多钱。他们威胁他,搜索他,结果却连一个铜圆也没有,失望之余,就抢走了他的怀表和钢笔。”
提示:同是国民党士兵在方志敏身上搜索钱财的材料,在《清贫》中是详写,在《同志的信任》中却是略写。作者这样剪裁的原因是:方志敏的《清贫》,是用这件“趣事”来表明一个共产党员廉洁奉公的品质,因而作了有声有色的详尽描述。唐的《同志的信任》只用了几十个字来记叙这件“趣事”,这是因为它在本文中并不是突出中心思想的重点材料,而只是作为交代方志敏被捕经过的次要材料。由此也对我们的写作活动有所启发:同样的一个材料,如果对中心思想突出的作用比较大,就应该详写,反之,就应该略写或者不写。
tag: 长春 初一语文教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初一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