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27:05 浏览次数:752次 栏目:高二语文教案
师:几位同学演得很好,很到位。下面请大家共同思考屏幕上列出的问题,哪些同学能准确地回答?
:其实,通过对相关剧情系统地观看与演读,同学们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解决课堂问题,需要老师合理的引导,这是导演的作用。
师:看来大家很好地把握了剧情,那么,请大家反过来再考虑一个问题,时间、空间跨度如此巨大的一系列事件,剧作家是怎样合理地写进剧作的?
生:作者选取一个特定时间、固定的场地,通过人物的对话把相关事件告诉给观众。
师:对照戏剧理论知识分析,这体现了剧作的什么特点?
生:体现了戏剧的时空高度集中的原则。
评析: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归纳出的理论知识,加深了学生对戏剧理论的理解,而老师根本不需要机械地讲解分析。
(多媒体显示探究问题二)
师:下面请大家开始剖析人物的个性特征。首先请大家解决一个具体问题。
(多媒体显示)
思考问题:周朴园是否爱鲁侍萍?他对鲁侍萍的怀念是否出于真心?难道这三十年的纪念仅仅是一场表演?
──多次向人打听,特意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
── 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
── 一直保留着总是关窗的习惯。
── 一直记住侍萍的生日。
── 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衬衣。
──(突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师:请大家讨论分析一下,一个人的态度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截然不同的变化,怀念是出于什么目的,指责又是源于什么心理?
(于是,整个课堂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经过几分钟的争论,开始有学生站出来回答问题。)
生:我认为周朴园的感情是假的。因为周朴园首先是一个资本家,他冷酷无情,贪婪奸诈,只是在欺骗鲁侍萍。否则,他就不会把鲁侍萍赶出周家。
生:周朴园虽然是一个资本家,但他在三十年来的时间里,在并不知道鲁侍萍还活着的情况下,怀念鲁侍萍,这里并没有欺骗别人的理由,所以他的感情并不是假的。(有同学表达了相反的观点。)
评析:讨论发言转变成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辩论。应该说,同学们没有理论化地看待人物,而是抓住材料合理想像,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但同学们还没有上升到艺术的真实性高度来分析人物。
师:请大家先回到生活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一个人被认为是坏人,那么他的身上是不是没有一点儿值得肯定的?
(一些学生马上站了起来:“老师,我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是真心的,但不能因为这一点就否认他作为资本家的凶残狡诈。”“资本家的确贪婪自私,但资本家也是人,同样拥有多种感情。”大家逐渐达成了共识。)
师:大家谈得很好。在周朴园心中,三十年来他确实怀念着鲁侍萍,但正如当年驱赶鲁侍萍一样,他最看重的是金钱、地位、利益。这体现了人的思想性格的多层面、复杂性。对于周朴园,感情只存在于记忆中,不在现实中,这也恰恰体现了他的自私、虚伪。
评析:运用同样的思路,同学们也理解了鲁侍萍,她具有中国妇女共有的勤劳、善良、饱尝苦难,但生活现实又使她变得理智、清醒、刚强。
艺术真实反映着生活的真实。对艺术真实、生活真实的学习理解是同学们在本节课上的最大收获。
师:最后我们探究学习《雷雨》的矛盾冲突与思想主旨。大家首先在小组讨论一下《雷雨》中存在着哪些矛盾。
>>《第四册 第三单元 戏剧《雷雨》探究学习》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quxue6.com网]www.quxue6.com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评析:大家于是开始联系情节内容,全面探求这一问题,大家七嘴八舌很快罗列出了许多,可以说,集体智慧的潜力是无穷的,共同的讨论,相互启发联想,错综复杂的众多矛盾很容易被理清头绪。
师:辩证法告诉我们,对待事物应抓主要矛盾,那么请大家再总结一下,这么多的矛盾,哪一组矛盾才是最主要的,为什么?
生:我认为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矛盾是最主要的,因为它贯穿始终。
,第四册 第三单元 戏剧《雷雨》探究学习tag: 戏剧 高二语文教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