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常识电脑生活常识生活小常识中秋节不开车“低碳出行”

中秋节不开车“低碳出行”

12-26 22:55:56   浏览次数:156  栏目:生活小常识

标签:生活小常识大全,日常生活小常识,http://www.quxue6.com 中秋节不开车“低碳出行”,

中秋节不开车 千余市民南滨路“低碳出行”

昨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远牧在南滨路领骑。本报记者 何熠 摄

中秋节不开车 千余市民南滨路“低碳出行”

参加无车日活动的自行车爱好者。

中秋节不开车 千余市民南滨路“低碳出行”

参加无车日活动的徒步方阵。

晨报讯 (记者 蒋艳 实习生程从然)昨日是中秋节,也是一年一度的“中国城市无车日”。爱好“低碳出行”的市民,在南滨路过了一个不一样的节日。

“2010年中国城市无车日”倡导“绿色交通、低碳出行”。昨日上午,市登山协会、市长跑协会、市冬泳协会的1000多人,在南岸南滨路上健步走、小跑步;市自行车协会200多辆自行车,以及8辆气电混合新能源车也来参加。得到消息的很多市民自发前来,加入到健步走、自行的队伍中,有的还全家出动。

  自行车也有悍马宝马昨日早上,预报的大雨还没有到,天空很晴朗。8点多,就陆续有自行车、跑步的人到达现场,提前“热身”。
  市自行车协会的很多年轻人,骑来了自己的“宝贝”。李咏梅带来的悍马自行车,多次随她征战市内各大自行车赛事,拿下了无数冠军。还有的自行车达人,购买的德国宝马、美国佳能戴尔自行车,身价不菲,一辆好的美国佳能戴尔要7万多元,与一辆经济型轿车差不多。
  巴南鱼洞赶来的自行车友巴豆,骑着去过西藏的自行车来到现场,他骑这辆自行车整整花了70天,从川藏线到滇藏线,在重庆到西藏之间走了个来回。巴豆是一个资深的自行车迷,不仅骑自行车远行,今年还办了一场重庆最大规模的自行车婚礼,四百多辆自行车车友来捧场,把新娘娶进了门。
  最小7岁最大年近八旬除了市自行车协会、市登山协会、市长跑协会、市冬泳协会的会员外,很多市民还自发赶来。
  67岁的老人苏大清,就带着经过改装的自行车来到现场,车梁上放着饮料瓶、龙头上装着车灯,车身上搁着音响,一路骑行还可以听歌。“十几岁的时候就喜欢骑,但平时上下班都有交通车,现在退休了,也跟着年轻人们时尚一把”,老人乐呵呵地说。
  9点30分,“无车日”活动开始,走路、跑步、骑自行车,大家都开心地一路往前,有的还唱起红歌鼓劲,“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远牧,骑着自行车领骑。
  在队伍中,能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看到稚气可爱的孩子。7岁的向校灿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和全家人一块骑着自行车来的,他的自行车要比大人的小一号。年近八旬的李孝生夫妇,手挽手走在队伍中。
  正在做化疗跑步放松心情“一二,一二三四……”市长跑协会组成的队伍最前方,一阵阵宏亮的声音传出来。67岁的韩先生挥舞着手臂,指挥着队伍行进。
  韩先生说,今年6月,他因患上了结肠癌,在医院接受了手术,这个月马上要做第5次化疗。韩先生心态非常乐观,很早就加入了长跑队,非常爱爬山、跑步,昨日的“无车日”,他也是从长江村走到南滨路的。
  “我用跑步来放松心情,相信病魔也是可以战胜的。”韩先生说完又加入到队伍里。
  从南滨路音乐广场到上索路口,约4公里的路段,没有一个落下。
  出行故事在中老年人为主力军的长跑协会方阵,一位年轻小伙格外抢眼,他叫李飞,28岁,某公司部门经理。
  李飞家住鲁能星城,由于工作繁忙应酬较多,因此平时的代步工具都是一辆价值30多万的轿车。李飞说:“才买车那段时间,不论是上下班,还是放假休息,只要是出门,我都会开车,一是觉得方便,二是觉得车好,开到哪里都有面子。”可买车后不到两年,李飞的体重就从140斤猛增至180斤,一年前公司例行体检,李飞被查出患上脂肪肝。在老婆的鼓励下,李飞决定减肥。
  本打算办张健身卡,在健身俱乐部跑步减肥的李飞,由于应酬太多,不能坚持下去。半年前,老婆给他出了个主意,“既然你下了班没有时间健身,那你就在上下班的路上减肥噻。”于是,从年初开始,李飞每天步行上下班。公司在北城天街附近,一开始李飞每天走到办公室会花掉一个半小时,但走了一个月后,他从家到办公室只需要一小时,“现在我从家到办公室走路最多40分钟,正常情况都是在35分钟左右,中间还包括一个从天江鼎城到黄泥塝那个上坡哟。”
  而更重要的是,李飞的脂肪肝也慢慢消了下去,“7月份我去医院复查,我的脂肪肝居然‘走’不见了。”
  骑行,让他重新找回自信在自行车方阵,有一位名叫“豆花儿”(网名)的车友。40岁的他,曾是市内某知名IT公司高管。几年前,他下海与朋友合作做生意,被合作伙伴欺骗的他生意失败,不仅公司没有了,还欠了几十万的外债。那时,一家三口仅靠“豆花儿”老婆2000元的工资维持。被命运抛到低谷的“豆花儿”,渐渐开始消沉下来。
  一天,“豆花儿”骑自行车在南滨路漫无目的地瞎逛,突然,一个风驰电掣的身影从他身边飞过,定睛一看,原来也是一个骑车的人。不服气的“豆花儿”追了上去。“那个车友知道我在追他,于是他继续加速,直到南滨路的尽头,我还是没能超过他。”虽然最后输了,但两人通过这次“偶遇”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那位车友还将“豆花儿”介绍进了市内一家知名的自行车俱乐部。
  在俱乐部的活动中,“豆花儿”经常与车友们“你追我敢”,不仅身体越来越好,而且通过骑车,“豆花儿”以前那种勇于征服的雄心又被激发出来了。他说:“在骑行过程中,我征服了越来越高的山,走了越来越远的路,我感觉到自己还有很大的潜力,我能做到很多以前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
  在车友们的鼓励下,“豆花儿”重新开始了工作,如今已成为市内一家汽车杂志的主编。如今的他“除了每周定期参加俱乐部的活动,我平均每周还会选择四天的时间骑车上下班”。
  驴行,在行走中感受美丽步行方阵中,美女曹莉是一位驴友。“我的生活总是在路上。”曹莉习惯这样形容她对行走的热爱。
  2002年的泸定岚安乡暴走穿越之行,让曹莉最刻骨铭心。她说:“那次走路把我走哭了,而且还哭了三次。”高海拔、人迹罕至、无路可走、雨雪交加,曹莉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人的“生理与心理承受的极限”,当地的向导看小姑娘可怜,让她拖着马尾巴走,可曹莉的眼泪还是一次又一次不争气地夺眶而出。“但也正是那一次经历,让我整个人都好像重新活了一遍,一天的时间,感觉人成熟了许多。”
  曹莉的第一次驴行是在2000年,当时有朋友叫上她一起徒步走三峡,而与一帮陌生人相伴,曹莉有些忐忑,好在很快她就融入了集体,娇俏的外表更让她得到了不少帮助。
  这些年她走过的地方已经相当多,四川、贵州、云南、新疆、甘肃……每一次的感触都在她心中沉淀下来,凝结成属于她的一种生活哲学。“最初只是觉得这是一种很健康的方式,风光好,相比一般的旅游花费还不大,可以认识很多朋友。但后来慢慢就感受到一些完全不一样的东西,那是对自己融入某种新环境的考验。每一次经过千难万苦,最终到达目的地,看到最美丽的风光,觉得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活质量都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中秋节不开车“低碳出行”
《中秋节不开车“低碳出行”》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常识大全,日常生活小常识,生活常识 - 生活小常识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生活小常识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