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初一语文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绿色蝈蝈》教学实录及评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绿色蝈蝈》教学实录及评析

12-26 23:15:34   浏览次数:332  栏目:初一语文教案

标签: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绿色蝈蝈》教学实录及评析,
王晓英(黑龙江伊春市教育学院副教授):余老师在这节课上做了很多探索,例如,如何利用多种资源,实现信息的共享;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这些都给我们很多启迪。教学中的鉴赏环节、配音环节,都紧紧扣住学生的心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王福强:余老师的语文素养非常高,这一点有目共睹。但单纯看这节课,我个人认为不能算一节很成功的课。理由有三:第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看过两次课本,阅读时间加起来不足5分钟,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说时,没有一次结合具体的语言材料加以说明,包括蝈蝈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主要内容,都来源于教师的讲解和投影展示,而非学生独立的阅读所得,这样做有脱离阅读文本之嫌;第二,学生对文章进行赏析,本是很好的一个设计,但学生得到的欣赏点却只有一处,即文章第5自然段,这显然不正常,可以说赏析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第三,教师过于注重人文意识、人文精神的培养,急于把某种道德范畴的东西抛给学生,结果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灌输”,导致语文课的“语”味不浓,给人以错觉,混淆了语文课与政治课的界限。以上几点说明了一个问题:新课改成功的关键不在于硬件条件的改善,不在于课本的更新,而在于教师的思想观念的更新。
贾桂满(河北三河市教育局中学语文教研员):如王老师所言,语文教学的目的何在,这是首先应该明确的问题。新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位于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的统一,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中国人似乎有个特点,往往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过去强调工具性,语文教学就热衷于对文章支离破碎的“肢解”。而现在强调人文性了,就把工具性一下子抛在旁边,似乎思想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成了语文教学唯一的终极目标,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在学生介绍作者法布尔之后,教师就直接要求学生谈一谈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很显然,这样做是因为教师急于把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强加给学生。有一种强拉硬扯的感觉,比较生硬,我认为是不可取的。语文教学毕竟担负着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任务,因此,在阅读课上,对语言文字的涵泳品味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应该是主要内容。
王晓英: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啊。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在应试教育的重荷下,最具人性之美、最富有灵性的语文学科却成为枯燥乏味的玩弄文字技巧的学科,失去了本应有的活力。学生缺乏想象力,缺乏创造力,过于追求功利性,简直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因此,人文性是必须提倡的。[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www.quxue6.com]
王福强:颇有同感。人文性的提出,使语文教学的层面得以提升,语文教育的方向更为明确。但我认为,提倡人文性并不等于教师要在教学中急不可耐地进行“填鸭”。人文性的东西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是润物细无声式的。过去我们总反对以“贴标签”的方式揭示文章的主旨,原因就在于此。直接的、脱离文本的思想教育不是语文学科应该有的事情,毕竟语文学科与政治学科不是一码事。实践也证明,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内容更多的在于学生的体味和感悟,一味的灌输不仅会削弱教育的效果,有时还会导致逆反心理。语文毕竟姓“语”,所有的功能必须通过语言文字这一媒介来实施,否则,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就被淹没了。
在人文性的问题上,教师如果善于抓住课堂上出现的“特殊情况”,相机点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上有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赏析第5自然段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蝈蝈非常勇敢,敢于以小治大,自己也渴望像蝈蝈一样,变得勇猛无比,这样就不会有人欺负自己了。当时学生哄堂大

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绿色蝈蝈》教学实录及评析》,来自www.quxue6.com网!/jaFile/20101120000556116.com

上一页  [1] [2]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绿色蝈蝈》教学实录及评析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初一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