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5:34 浏览次数:600次 栏目:初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资治通鉴》和作者司马光;感知课文内容并能复述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能力目标:
揣摩人物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学习从内容、写法等方面去比较阅读,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养成善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朗读品味人物的对话,并说出通过对话表现的人物特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
一、导入新课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开卷有益……,从这些名句、成语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明白,读书对人的成长、发展和完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个“开卷有益”的故事——《孙权劝学》。
二、《资治通鉴》与作者司马光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世称涑 水先生。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读音和节奏。
《孙权劝学》课文录音
2.点学生试读课文后全班齐读,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卿qīng 涉shè猎 岂qǐ 邪yé 孰shú 遂suì
3.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三国人物孙权、吕蒙、鲁肃(主要是人物的权力和地位)。
4.四人小组合作按:劝学 、就学、论议、告别的情节复述课文内容。
5.讨论概括课文基本内容(一句话概括)。
四、自由朗读,自学探究
1.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揣摩下列词语的含义:
初:当初。 谓……曰:对……说。 以:用,拿。
岂:表反问的语气助词,难道。 邪:通“耶”,语气词。
但:只。 耳:语气助词,罢了。
孰若……:谁(哪一个)比得上……。
所益:所收获的、所得到的好处。
就:从事,做。 议论:商讨、论说(天下大事)。
士:士大夫或读书人。此指有才德有志气的人。
三日:虚数,指多天。 遂:于是,就。
2.学生难句质疑,全班交流翻译,教师适当补充。
注意两个特殊句式:(1)蒙辞以军中多务:蒙以军中多务辞 (倒装句)
(2)结友而别:(与蒙)结友而别(省略句)
3.本文着重以对话表现人物,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组员间朗读对话,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语调,并简要概括3个人性格特点。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
(2)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
(3)卿言多务,孰若孤?
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
孙权:善劝/关心、亲近属下,对属下充满期望。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既感到惊奇,又为吕蒙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侧面表现吕蒙因“学”而取得了很大进步。
鲁肃:敬才、爱才
孙权 吕蒙 鲁肃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指责中带有自豪,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吕蒙:能听取劝告、率真坦然
4.学生试读对话,集体评议。
五、体验反思,迁移提高
1.吕蒙读书迅速长进对你有什么启示?
2.从内容、写法等方面将本文与《伤仲永》一文作比较。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作归纳: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好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两文的写法也不同: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后者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六、课堂总结
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语言凝练,含义丰富。以对话刻画人物,善于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文章材料取舍、详略安排得当,同时很好地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孙权的善“劝”,告诉了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劝人上进成才,读书明理。
tag: 年级语文 初一语文教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初一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