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苏教版七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5/1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2、作者两年来思想感情的变化:
刚进入北大:“一脑子浪漫念头”,“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
入校两年后的秋天:“心情不胜凉意”,看到新生,感到有些茫然若失。
3、这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表明了作者通过两年的学习后,感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成熟。
二、朗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概括这一部分的意思,看看它可以分几层。
2、“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这一句话怎么理解呢?
3、作者通过读北大的书和北大的人,形成了对北大的评价,试把这些精彩的语句和语段找出来。
明确:1、第二部分:写“我”在“北大”三年的学习生活。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6-9):写北大图书馆给“我”的影响。
第二层(10-11):写北大的人:同学与老师。
第三层(12):总结来到北大两年来的感受——难以用“得失”二字来衡量这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
2、两句相辅相成。上句是作者对北大在学术界、思想界、教育界地位的高度肯定,下句则表达了要为北大创造更辉煌的业绩的雄心壮志。
参观北大图书馆时,这句誓言“骤然显得苍白无力”,作者“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 ——没有自信,觉得渺小
两年学习后,作者变得“沉静、愉悦、安详”,并在第三部分中重提誓言。
——自信
北大为她“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 ;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
3、
北大的书 最初的感觉 后来的感情 对学校评价 个人成长
个人誓言“苍白无力”,心中感到“近乎
绝望” 开始“进行探寻”,逐渐变得“沉静、愉悦、安详” “真理之光”为学生打开神奇之窗,展示新世界 四个“开始”,三个“渴望”
北大的人 学生 师长 对学校评价 个人成长
肖像 “专注而入迷”
“高声争论” “绅士风度”
“谈笑风生” “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 “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
品质 “敏感”“纯洁”“犀利”“机智”“生机勃勃”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严谨治学”“诚恳做人”
作者通过谈北大的书和人,形成了对北大的评价:
1、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拂的窗口,透进纯洁的真理之光。……北大为我展示一个动人的新世界……
2、吸引我的……是北大特有的敏感,特有的纯洁,言谈到犀利与机智,……为的是永不厌倦地感受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
3、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
三、朗读第三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一部分主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作者说“我是不系之舟”,这个“不系之舟”在文章里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一只“不系之舟”?
明确:1、抒发了依恋北大而又最终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因为北大不仅仅是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
2、不系之舟,比喻不受环境的束缚,始终勇往直前,驶向理想的彼岸的精神。这里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3、“十三岁的际遇”使作者有缘“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她始终没有安于现状,而是无时无刻不在追求,向往着大海的波涛,寻求新的开拓和发展,与入学初“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的誓言相呼应。
含英咀华 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文采斐然,请你仿照示例,也对你认为美的语言进行赏析点评。
示例:
原文:“短短的头发,天真的目光,还不满十四岁,完全是一个一脑子浪漫念头的小女孩,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结冰的湖上面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如今,秋风又起,树枝树叶交织出金色的穹隆。落叶遍地,踩上去很柔软,好像此时此刻不胜凉意的心情。”
赏析:这段文字将两年前的天真活泼、好奇,两年后的沉静、敏感、多情写得十分生动具体,特别是将清脆笑声比作雪团四处迸溅,通感的妙用,将“我”的天真活泼描写得十分传神。另外,作者写心情也独具一格,她写秋风起,树叶黄、落叶遍地,无一不流露出她的沉静、敏感、多情,字里行间有诗画般的情意流淌。
同学在个性品评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
练习拓展:
联想造句:
①自从小心翼翼地佩戴上那枚白色的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是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了。
自从 ________________就不再是__________________不再是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我渴望___________,渴望_________________,渴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本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我”的惊奇、喜悦、感动之情。文章开头段,写作者在七岁时看到那张“湖光塔影”的照片,心中就悄悄升起一种莫名的惊奇、喜悦和感动之情,这种感情贯穿于文章的始终。其中有才进校门,参观北大图书馆引起的惊奇、感动之情;有走进图书馆时的激动不安和惊喜之情;有对北大的同学、北大的气氛和北大的老师的喜爱、赞赏与感激之情;有在即将离开母校时的无限眷恋、惆怅之情;也有驶向知识海洋深处,为北大增光添彩,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的壮志豪情;还有梦幻中暮年归来,再次轻依在“湖光塔影”的胸前的眷眷深情……正是这条感情线索穿起了“我”从七岁到十六岁这段生活的回忆。
6/15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陨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15/15 首页 上一页 13 14 15上一页 [1] [2] [3] [4] [5] [6]
,苏教版七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