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
②回味语言,品其战斗力。
鲁迅先生的杂文是“匕首”,是“投枪”,直刺敌人心脏。其泼辣、犀利的语言,像锋利的解剖刀,深刻地剖析事物的本质,给论敌以致命一击。准确生动的词语选用,反语、反问、排比、仿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了文章的战斗力。
2.出示知识体系
①了解驳论文:以反驳为主的议论文。
驳论:正确的观点揭露或驳斥错误的观点,从而进一步阐明和确立正确的观点。
一般结构和形式: (1) 指出错误论点,论据货论证。(树靶子)
(2)批驳错误论点,论据货论证。
(3)指明错误的实质或危害。(打倒靶子)
②了解杂文:杂文就是用文艺性笔调,形象化手法来议论说理的文艺性议论文。其写作特征是“大中取小”。立意则“因小见大”。他往往把各种表达方式溶为一体。
五、巩固反馈
1.当堂检测
阅读训练,加深理解。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本段中的“中国人”指什么人?
(2)“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在文中指什么事?
(3)“地底下”印证了第9段中哪句话?与第6段中的哪个词语形成鲜明对照?
(4)从全文来看,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5)在当今社会中,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算是我们民族的“筋骨和脊梁”?
2.互助过关
小组内讨论完成,再在班内交流
(1)全体中国人。(2)指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搞的“时轮金刚法会”等求神拜佛的事。(3)“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笼罩”。(4)回应标题,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第1句照应标题中的“中国人”,澄清人们对“中国人”的认识;第2句照应标题的后半部分,谈如何判断有没有自信力的问题。这句话,使全文主题鲜明,结构完整,浑然一体。(5)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 :
1.阅读下列一段文字,说说它和本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有什么异同。
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年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2.分小组搜集资料,写一份调查报告《中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现状调查》。
教(学)反思:
修改意见 教案《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来自www.quxue6.com网!http://www.quxue6.com
上一页 [1] [2]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