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初三语文教案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教案

12-26 23:27:05   浏览次数:640  栏目:初三语文教案

标签: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2.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3.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 
第一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新课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挡。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2.解题。 
本文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背向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二、讲授新课: 
1.朗读课文。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听读,注意读音、节奏等。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天时不如地利: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 的地理形势。不如,比不上。 
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三里之城:周围三里(那样的小)城。 
七里之郭:郭,外城。 
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而,表转折,却。 
夫环而攻之:夫,句首发语词。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池非不深也:池,护城河。 
兵革非不坚利也:

教案《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教案》,来自www.quxue6.com网!http://www.quxue6.com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非不多也:米粟,指粮食。 
委而去之:委,放弃。去,离开。意思是弃城而逃。 
5.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以,凭,靠。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国,巩固国防。 
威天下之以兵革之利:威,震摄。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 
寡助之至:之,动词,到。至,极点。 
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故君子有不战:故,所以。有不战,不战则已。 
6.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l—3段)论述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在决定战争胜负中作用大小不同。 
第一层(1段):总论。摆出观点,提挚全文。 
第二层(2段):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第三层(3段):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部分(4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 
7.提问:“人和”与下文所说的“道”是什么关系? 
--“道”即指仁政。“得道”就是施行仁政。施行仁政则“多助”,“多助”则“天下顺之”,这就是“人和”,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8.提问: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主要观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提问:文章第3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极言防御一方地利条件的优越。 
10.提问:文章第4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l)运用排比句,再次强调“地利”不足恃。 
(2)运用对比手法,把“得道者”与“失道者”的后果进行对比,点明文章主旨。 
11.提问: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 
--本文先摆出观点,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明“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三、小结: 
1.古今异义。 
郭   古义:外城 七里之郭    今义:姓氏 
池   古义:护城河 池非不深也  今义:池塘 
去   古义:离开 委而去之    今义:到……去 
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 亲戚畔之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其他的成员。 
委   古义:放弃 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 
域   古义:界限,限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 
是   古义: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义:判断动词 
2.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 
3.虚词。 
之  代词 “他” 亲戚畔之。 助词“ 的 ”三里之城。 动词“ 到” 寡助之至 
而  表并列 “并且” 泉香而酒例  表修饰“ 着、地” 夫环而攻之。    表转折 “却、但是” 环而攻之而不胜。 

[1] [2]  下一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教案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初三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