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成功》教案及同步练习,
一.教学重点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作者独到而又深刻的成功体验,学习作者旁征博引的论证方法。
2、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运用文章的观点分析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文本学习,理解勤奋的重要性,养成勤奋的好习惯 。
二.教学难点
运用文章的观点分析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时间.地点 执教者
2009.10.29.第6节 多媒体教室 侯广利
四.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1. 导入:由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导入新课
2. 新授
(1) 作者简介
(2) 检查预习
(3) 整体感知,了解观点
a对成功所持的观点 b对构成成功的条件所持的观点。
c.讨论:作者是怎样来论述勤奋是成功的根本条件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 深入理解、运用观点
请大家运用作者关于构成成功条件的基本观点探究材料,看看有哪些发现。
(5)我看成功,拓展观点
a. 对于成功所需条件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看可能观点未必相同,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成功”在某些时候,不仅需要天资、勤奋与机遇,还需要 ”
请同学们替这个省略号补充上你认为成功还需要的重要因素,说说理由。
b.请写出你自己关于成功的公式
3.布置作业
甲文:成功(6--9)
乙文:世界名人成功之道---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季羡林(节选)
季羡林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这是名fù 其实的称号。不过,我想说,他还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他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为发扬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愧是“中国的jí 梁”。
季羡林留德十年,时间是够长的,但是这十年中,他除了哥廷根和柏林外,没有去过其他城市,更不用说是欧洲其他国家了。没有去外地旅游,除了没钱,更重要的是没有时间,或者说,还有比旅游更让他感兴趣的事。在他看来,独自一人畅游在书海之中,所得到的享受,远甚于去高山滨海旅游。而且,像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碑铭等,对一般人来说,是极其枯zào 乏味的事情,而他却情有独钟,乐此不疲。
成大事者,皆有癖。大概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吧。如果季羡林没有这种好读书的“癖”,如果他像一些留学生那样,终日忙于旅游,购物,跳舞,搓麻,谈情说爱,那么,他又怎么能在学业上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又怎么会有今日fēi 声中外的学界泰斗季羡林
在这些年里,季羡林一直沉迷于书山书海中,不但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健康,也忘记了燕园的风光。
基础平台
1.词语传真。根据拼音写汉字。(在字词演练中夯实你的基础)
xiàn 慕 ráo 舌 不qī 而来 家yù 户晓
jí 梁 枯zào 名fù 其实 fēi 声中外
2. 文学放飞。 文中引用了许多典故,请将下列典故的序号填入相应的人物后面。
A. 囊萤 B. 映雪 C. 悬梁 D. 刺股
⑴ 战国时苏秦( )⑵晋代的孙康( )⑶晋代的车胤( ) ⑷汉代的孙敬( )
阅读冲浪(在阅读中提升你的能力)
课内文阅读链接:(在运用中拓展你的思维)
3.甲文中成功前的三个条件中,作者强调的是哪个条件,为什么?
4.甲文中“天资”和“天才”各解释为什么?作者为什么用“天资”,而不用“天才”?
[1] [2] 下一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成功》教案及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