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初三语文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教案及教学反思

12-26 23:27:05   浏览次数:323  栏目:初三语文教案

标签: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诸葛亮知恩图报的思想感情。
3、了解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反复朗读并背诵这篇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诸葛亮知恩图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背诵课文。
【学习方式】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时数】
    三课时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课前读课文,根据注释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因特网或图书馆搜集有关资料(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皆可),如:诸葛亮生平、三顾茅庐、长坂之败、赤壁之战、三国鼎立、败走麦城、刘备托孤、阿斗刘禅、五月渡泸等。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
一、导语
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与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有赞美诸葛亮及《出师表》的诗句,如:“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管仲)乐(乐毅)盖有余。”(《武侯书堂》)“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板书:出师表)
二、整体感悟
1、要求学生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达到熟练的程度。
(1)教师放录音。
(2)学生各自练读。
2、整体感悟。
提问:文章主要写了那些内容?
明确:开头谈论形势和治国方针,6次提到“先帝”,勉励后主继承遗志,这是寓情于议。中间叙述21年来的经历,抒发自己对先帝的感激和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这是寓情于叙。结尾以“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集中的表达了作者感恩图报、担当大任的心情。
提问:作者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目的是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三、探究阅读,质疑问难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采用诵读、

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教案及教学反思》,来自www.quxue6.com网!http://www.quxue6.com

问答、讨论、评点相结合的方法对文章进行多角度研读。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鼓励学生把不明白的地方说出来,寻求其他同学或老师的帮助。
研读第一段
1、解释与翻译。
(1)解释下列词语:先帝、崩殂、疲弊、诚、秋、盖、报之于陛下、妄自菲薄。
(2)学生轮流翻译,互相指正。教师巡回指导。
2、问题讨论。
提问:文章第一句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有什么用意?
明确:第一句说明不利形势,目的是对刘禅“警之以势”。以无限痛惜、追念之情从先帝创业未成起笔,意在唤起刘禅完成其父未竟事业之志。(板书:说明不利形势)
提问:“侍卫之臣”“忠志之士”各指哪些人?文章第二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侍卫之臣,指内廷和朝廷的官员。忠志之士,指地方和边疆的将吏,主要指将士。第二句讲了有利条件,目的是对刘禅“动之以情”。这样讲的目的是为了促其励精图治之行。(板书:提出有利条件)
提问:第三句的作用是什么?与上两句有何关系?从“宜”与“不宜”两方面提出有什么好处?
明确:先从正面建议,再从反面告诫。向刘后主提出第一条建议:施政的先决条件——开张圣听。从正反两面提出“宜”与“不宜”,恳切、有力。(板书:开张圣听、提出开张圣听)
研读第二段 
1、解释与翻译。
(1)解释下列词语:陟、罚、臧、否、若、有司、以、昭、陛下。
(2)学生轮流翻译,互相指正。教师巡回指导。
2、问题讨论。
提问:第二段主要提出了什么问题?其用意是什么?
明确:向刘后主提出第二条建议:治道的主要措施——赏罚分明,内外同法。又一次提出“宜”与“不宜”,具体阐明“陟罚臧否”的做法,意在提醒不可偏私宫中。“宜”部分是从正面阐明,“不宜”部分则是从反面阐明。(板书:赏罚分明、内外同法、明赏罚)
研读第三段
1、解释与翻译。
(1)解释下列词语:侍中、侍郎、良实、志虑忠纯、是以、简拔、遗、咨、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2)学生轮流翻译,互相指正。教师巡回指导。
2、问题讨论。
提问:第三段主要提出了什么问题?
明确:从品德着眼,向刘后主推荐可靠文臣。这是实现“开张圣听”的重要保证之一。语气肯定。(板书:举文臣)
研读第四段
1、解释与翻译。
(1)解释下列词语:性行淑均、晓畅、是以、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学生轮流翻译,互相指正。教师巡回指导。
2、问题讨论。
提问:第四段主要提出了什么问题?
明确:从才略着眼,向刘后主力荐治军良将。这是实现“开张圣听”的又一重要保证。语气肯定。(板书:荐武将)
研读第五段
1、解释与翻译。
(1)解释下列词语:远、所以、倾颓、叹息、痛恨、贞良死节之臣、愿、计日而待。
(2)学生轮流翻译,互相指正。教师巡回指导。
2、问题讨论。
提问:第五段主要提出了什么问题?其用意是什么?
明确:第一句从正反两方面引证本朝兴衰的经验教训,提出第三条建议:朝政治理的根源——亲贤臣,远小人。第二句提醒刘后主勿蹈桓、灵二帝覆辙。第三句进一步指明亲信对象,并强调“亲贤臣”的积极效果。(板书:亲贤臣远小人、总结历史教训、指明亲信对象)
小结一:第一至五自然段为文章的第一部分。
1、这一部分主要是分析形势,

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教案及教学反思》,来自www.quxue6.com网!http://www.quxue6.com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教案及教学反思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初三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