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第三册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营造“情景交融”意境的方法浅探

第三册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营造“情景交融”意境的方法浅探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991  栏目: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高二下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三册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营造“情景交融”意境的方法浅探,

在写景中选用感情色彩浓的字、词来化情于景。这样的作品很多。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把“了”“又”“应”等字,“往事”“不堪”等词融入写景中,写出了一个伤心忆旧之人孤独站在小楼上面对故国吹来的东风,不由感慨花月已不知不觉逝去,痛惜繁华富丽的家园已不再属于自己而归属他人!这种伤心已是多少次?“我”明知故问以状感慨之深。“了”,结束、完毕之意,是描写“我”眼见得春花谢、秋月落、时光逝,心中奔涌无穷惋惜,无限的浩叹;“又”,暗示人站在楼上遥望故园深思、痛惜、伤心不忍已是多少次了,这都是实景描写,但其间更有作者难以排遣的故园深情,人生遗恨;“应”,“应该、大概、可能”之意,是作者登楼远望,缅怀故园,遥望今日故园之状,想往日属我的繁荣华丽已成过去,不由悲从中来,深沉的抒发了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情思!

“不堪”,不能忍受之意,二字写出那种痛彻入骨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思乡之魂、无依之愁。“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可以多方面理解:在明亮皎洁的月光下,我不能忍受遥遥望故国之椎心之痛;在明亮皎洁的月光下回首故国我不能忍受“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回首明月下依旧繁华的故都,情何以堪,如何受得住这思、这愁、这痛。这种运用恰当的感情色彩浓的字于描写之中“化情”的手法应用很广,例子很多;如“潮打空城寂寞回”“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不可一一列举。“化情”正是这样把浓缩作者极浓郁的情而又具一定描写实景功能的字、词(少数是句)有机融化进写景的文字中去。

把很有典型意义带浓郁感情色彩的传统意象融化进描绘的生活图景中、化进写景文字中,则是更为高明的“化情”手法。

且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句明用“寒蝉”“长亭”,暗用了“柳”“骤雨”等意象。因宋代都门外的河两岸植柳,诗云“高柳乱蝉嘶”。秋天之蝉称寒蝉,它就要永离多彩的世界了,自然万分不舍,听见寒蝉嘶鸣,蝉依高柳,而柳在我国是象征“离别”的,常用在送别诗中,柳有“拂水飘绵,送行道”的作用,自古以来易触动人们的离情。这里已包含无穷依依难舍之情。下用“长亭”意象,古代大道上每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人们常在长亭送别,故“长亭”这一意象凝聚了太多的“离别”“惜别”之思。再“骤雨”意象,俗语“下雨天,留客天”,骤雨中行人行走不便,多半会留下来,这一意象就附丽了太多的“不舍”“不忍离”之味,而这时正值“骤雨初歇”,“天留人不留”,更惹人难舍难分,至此,离情已浓至不可抑止。

“今宵酒醒何处,扬柳岸晓风残月”用了“酒”“柳”“岸”“风”“残月”五个典型意象,“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借酒浇愁愁更愁”。酒是愁思的孪生兄弟;“柳”,上文已阐述过是“离别”的意象;“岸”,行人停船之所,但词中是写行人眼见之岸,已知行人继续远去,并未停下,离得更远;“风”,如曹植说:“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正是刻骨相思的意象;“残月”,拂晓时形状如钩的月亮,宋代梅尧臣《梦后寄欧阳永叔》“五更千里梦,残月一时鸡”。有哪个安心酣睡的人能见到这清晨挂在西天边的那钩残月!“残月”实在是彻夜不眠、相思入骨,凝聚了入骨相思的意象。通过这句话表面上叙事、写景栩栩如生,其实是借这组典型意象抒浓浓之情。试想:不过是离去的第二天早晨,酒未醒“执手”图景宛在,对此凄凉场景,前路“千里烟波”却要前行,离心爱之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此种离情,人何以堪!就这样,诗人巧用意象将那深情无痕无迹的化入所绘的景中了。

这就是巧用字词、意象象冰化于水的化情入景法。

>>《第三册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营造“情景交融”意境的方法浅探》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quxue6.com网]www.quxue6.com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绘情”:就是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或正面或侧面描写感情的方法。

文学要用形象的语言塑造鲜活的然而是抽象的情思。因为它无形、无影、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嗅不到,人们只能凭个人的悟性、个人的人生经历感触情思,只能依靠联想和想像寻找它与世上万物的相似点来揣摩。

而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正是根据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说明或者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的修辞手法。精彩的比喻可以语言生动形象,或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中学常用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

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明喻,抓住“长”“白”的相似点,把愁形象化,让人感觉到“愁”长(三千丈),影响深远(黑发变白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第三册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营造“情景交融”意境的方法浅探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