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27:05 浏览次数:728次 栏目: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对人物的刻画描写,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对人物的刻画描写,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课前准备搜集相关事例、课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预习探究
1、导入:每个人都不希望被欺骗,谎言可能会带来很大的伤害,可是有些谎言却是善良的,给人带来真诚和温暖。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一个善良的谎言,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关心和温暖。翻到书本第44页,一起来学习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1、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
2、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目标的设置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本课的教学更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要,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合作交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它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我”把马草卖给残疾青年,离开书摊时,青年嘱咐“我”的话。他的话,看起来是对自己家的那匹马的关心,不让它饿着,实则是免去了“我”寻找马草买主的辛苦,让我把时间花在看书上。第二次是青年看见“我”背着马草走向书摊时,吩咐妹妹碧云的话。这话既是说给妹妹听的,暗示妹妹不要拒绝买这无用的马草;更是说给“我”听的,让我能心安理得地看书。青年既帮助了“我”,又很好地维护了“我”的自尊。第三次是“我”对青年说的话。每天“我”都想象着马“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情景,心安理得地看书。关心马,就是“我”对青年的关心。)
2、我们知道,原本无马,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残疾青年却假称有马,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青年呢?
(残疾青年具有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
1、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2、我们知道,原本无马,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残疾青年却假称有马,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青年呢?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tag: 年级语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