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初三语文教案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一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一

12-26 23:27:05   浏览次数:723  栏目:初三语文教案

标签: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一,

学习任务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并积累字词。 
1、作者:鲁迅,原名¬_____,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很多,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等,散文集_______,诗歌集________,杂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 
2、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如1934年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中说:“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鲁迅这篇文章就是针对舆论界的这种悲观论调,为了鼓舞民族自信心而写的。 
3、 积累字词:玄虚  渺茫    笼罩    倘若   搽    诓骗    诬蔑    拜佛       
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前仆后继 
学习任务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找出“敌论”和论据,讨论它们的关系是否成立?哪些语句最富于讽刺意味? 

2、作者的论点什么?是怎样论证的? 
3、结论:理解“状元宰相”“地底下” 
学习任务三:感知爱憎之情,领略讽刺的力量。 
①找出文章中的几处“中国人”,分析内涵是否相同? 
②哪些人可称是“中国的脊梁”? 为什么称为“中国的脊梁”?他们在那里,为什么? 
③鲁迅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 
④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⑤这种在证明“敌论”指谬误时所采用的是哪种驳斥方法?说说这种方法的好处。 
⑥文章正面立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证明的?你还能举例吗? 
○7试找一找充满讽刺性战斗性的语言 
○8揣摩第一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9揣摩下列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不过一面总是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就是诬蔑。” 
学习任务四:课堂检测 
1、对下列画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土地广大,物产丰富) 
B“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C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形容专心尽力地工作) 
D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并非。)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中国人”指“广大人民”的一项是(   ) 
A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B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
C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D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从公开的文字上看来”(暗示国民党反动派还有许多不敢公开的见不得人的事。) 
B“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表明了国民党政府对国联的充分信任.) 
C“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表示自夸、夜郎自大是由来已久的) 
D“都没有相信过‘自己’”(表示从来就是相信他人) 
4、下列句子表述不是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一项是(  ) 
A启示人们要透过假象从本质上看问题。 
B指出真正有自信力的是中国的革命人民。 
C自信力的有无不是反动文人的文章决定的。 
D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三部分:摆出敌方论点和论据、驳斥对方论点、论据和提出中国的希望。 
B文章举事实证明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从而驳倒对方,这叫直接反驳。 
C从文章中摆出的事实可以清楚地看到:批驳的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政府。 
D文章中的“中国人发展着自欺力”的“中国人”是指一小撮反动派。 

布置作业:请你来驳: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课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文体知识,弄清文章脉络,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感。 
过程与方法:朗读,品味,探究,讨论,拓展延伸,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文章所表现的鲁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难点:通过课文,使学生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quxue6.com网 www.quxue6.com]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讲述:

教案《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一》,来自www.quxue6.com网!http://www.quxue6.com

九一八事变 
2、投影:1934年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行 
我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选自30年代的御用报纸 
“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联公理自判决” ――选自蒋介石在“九一八”事件发生后的演讲  
  1934年 ,由反动政客戴季陶和军阀段祺瑞发起,一些国民党官僚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时轮金刚法会,请班禅大师求佛保佑。 

[1] [2]  下一页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一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初三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