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27:05 浏览次数:236次 栏目:初三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曹文轩诗意语文,品读文中美景。
2.品读小说中环境、细节描写体会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品位孤独,感受孤独价值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1.跳读重点语段,抓住关键语句感受杜小康牧鸭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2.赏析环境描写的语句,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并能模仿着用环境描写来表现自己的一种心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导入
猜教师幻灯“千万孤独”诗句。齐背《江雪》。说说你对这四个字的理解。
千万孤独
千万孤独,生活中总有一种考验叫孤独,孤独也总有千种万种风情,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来感受一个孤独少年的成长历程和孤独的魅力。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本文主人公是谁?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次孤独一旅?
2、请一同学细读第一段,具体品读“竟”“忽然”“只好”。
3、用文中生词,来说说杜小康的这次孤独之旅。
厚实 嬉闹 驱除 歇斯底里
(三)课文研读:走走孤独之旅,聆听孤独的心声。
1.作者给本文取题叫“孤独之旅”,那么这旅途只的是什么旅途呢?(牧鸭之旅)
理情节:离家牧鸭—路途中—到达目的地—牧鸭生活—鸭子下
2.在这次旅途中让我们领略沿途的风景及看风景人的心情
思考:有人说杜小康的孤独之旅是一个美丽之旅,你怎样理解?并于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预设:1)、不美丽的旅程,杜小康是孤独的(四人小组合作,跳读文中描写杜小康的语段,找出体现他心理活动的语句<可对应“牧鸭之旅”的各个阶段来找>,并说说句子体现的是怎样的心理。)
(分析时朗读相关语句:个别学生念、老师泛读、学生换人称一起朗读。)
2)、美丽的旅程(景色及孤独后的结局:杜小康变坚强了,成长了)
预设: A、他生长的环境(品句)
(1). 请找出环境描写(芦苇荡、鸭群、暴风雨)的句子,轻轻朗读,说说它的作用。
示例:句子(第21节)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赏析 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地写出了芦荡的幽深繁茂(原句景色),反衬出小船的孤小,突出了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的真切(环境描写的作用)。
总作用:渲染孤独的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衬托杜小康的心理,造就他坚强的性格。
(2).猜一猜:下面这段文字体现的是怎样的心情?
小时候,我常常一个人呆在河边。那时的天总是很蓝,蓝蓝的水面上总是倒映着大雁北飞的影子;绿莹莹的草地上缀满白白红红的小花,白色的小蝴蝶在花丛中上下翻飞,蜻蜓落在远处的芦苇上,惊落一串露珠;看着生命都在
快乐地忙碌着,我的心便也充盈着 ,鼓着腮帮子吹起苇叶做的哨子,“嘀嘀”的声音便会在河面上传出很远,吓得聒噪的麻雀们也能安静好一阵子。(快乐)
(3).练一练:可以用怎样的环境来表现你的心情:高兴、悲伤、兴奋、苦恼、孤独……
请选择一种心情,自己设置情境(比如考试得了满分;妈妈去外地了,家中只有我一个人;朋友要去远方求学了;爸爸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物品……)说一说或写一写。
示例:我怀里揣着满分的试卷,走在回家的路上,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树叶在晚风吹拂下轻轻交谈着,似乎他们也在祝贺我、鼓励我。夕阳影在山巅也似乎想多看我一眼…… (高兴) [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www.quxue6.com]
B、研读暴风雨的片段,划出暴风雨描写的句子及暴风雨下的杜小康,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C、读文中读小康两次“哭”的理解
D、拓展《草房子》中杜小康回到学校时的片段
3.小结:从分析中,我们看杜小康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原来幼稚、软弱,后来坚强、勇敢、有责任心。)
他的孤独之旅,其实也是他的成长之旅。
是啊!这个时候我不禁感慨孤独也是一种美丽,也许这个时候你们也读懂了孤独,请用一句话说说?
幻灯曹文轩对孤独的理解:幻灯
曹文轩论孤独“它是一种正常而且健康的心态——如果程度相当的话,它标志着一种人格的成熟,它使人是好可许多盲目,它使人人在嘈杂的生活中有了一份保护身心健康的清净。
(四)小结全文并拓展。
这个孩子在芦苇荡中成长起来了,他由幼稚、软弱的少年长成了勇敢、坚强、有责任心的男子汉。
同学们你们从这个同龄人身上学到了什么呢?这个故事给了你这样的人生启示呢?
(五)以赠言结束本堂课,配歌曲《壮志在我胸》(成龙)。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 巴尔扎克
好的木材并不在顺境中生长;风越强,树越壮。 ——马里欧特
在寒冷中颤抖过的人倍觉太阳的温暖,经历过各种人生烦恼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贵。 —— 怀特曼
tag: 年级语文 初三语文教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初三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