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二下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高二语文雨霖铃教案,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帕克)为此,教师可选择与主题相符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课堂,走近古诗词,并在诗(词)作、诗(词)人、创作背景的简介中,初步体验、感知文本,进入古诗词学习的氛围中。
2、驰骋想象,品词悟意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想象是人类通向艺术殿堂的翅膀,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驰骋想象,品词赏词,在头脑中再现诗(词)人创造的形象和情境,从而产生一种可感、可触、可视、可听的逼真的知觉,感悟诗(词)意。
高二语文雨霖铃教案由www.quxue6.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quxue6.com
www.quxue6.com
3、赏画入情,沿波讨源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让学生在比较不同画作“表诗(词)意”、“表诗(词)情”、“表诗(词)境”的优劣中各抒己见,就是要让学生运用理性的思考,结合感性的体验,穿透诗(词)表层的词句,捕捉诗(词)的深层信息,发掘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丰厚内涵而获得心灵感悟,达到所谓“但见性情,不睹文字”,如“沿波讨源,其幽必显”。再请学生将这种感悟用声音表现出来,在个人阅读中感受、体验诗(词)“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特点和与文本对话的乐趣。
4、吟唱感韵,情同而鸣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尚书•虞书•舜典》)我国是诗之国,也是乐之邦。音乐是诗歌的灵魂,诗的发展离不开音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影响的文学体裁诗、词、曲、剧,无一不与音乐有关,称雄一代的宋词更是音乐孕育的产物。古诗词教学中,诗(词)曲的完美结合可以使学生既为诗(词)所感染又为曲所激动, 在对诗(词)意象的进一步联想、想像中得到审美情感的进一步体验,达到同感而鸣,“物我两忘”、“身与物化”的完全“入乎其内”的境界。
5、易词析境,涵泳玩味
“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吾性灵与相浃俱化,乃真实为吾有而外物不能夺。”(《蕙风词话》)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将诗(词)名句易词,并让学生不断地想象易词前后的诗(词)情境,设身处地地体味其间所表达情感的差异,将精神都融注到艺术意境之中,就达到了“玩味”的高境界。如朱熹所说:“诗须是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如痴如醉,这就是艺术欣赏中的沉浸感,产生了对诗(词)境的再造性想象。
6、拓展研读,神会意趣
“凡操千曲而后晓音,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物先博观。”(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所以,让学生拓展性地研读同主题的作品(诗、词、曲、文等),赏析其语言、意境、表现手法等的异同,可以使学生在自主体验、交流分享的过程中获得审美的鉴赏力——“由于反复的经验而获得的敏捷性”(狄德罗),拥有在感情与思辨交互作用下的审美发现,体验“自得之乐”。同时,自选(研究课题、课题组成员、研究方式、展示方式)作业的安排,营造了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氛围,可以最大限度地锻炼和发挥学生的才能,持续激发其学习兴趣。
高二语文雨霖铃教案由www.quxue6.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quxue6.com
上一页 [1] [2] [3] [4] [5] [6]
,高二语文雨霖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