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历史高二上学期历史必修一重难点分析

高二上学期历史必修一重难点分析

12-26 23:18:37   浏览次数:856  栏目:高二历史

标签:高二历史学习方法介绍,高二学习计划,http://www.quxue6.com 高二上学期历史必修一重难点分析,

  B.1952年初至10月底,中央人民政府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了      、反偷税漏税、           、反偷工减料、           的“五反”运动

  ④意义:巩固了新生的          ,为          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制订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目的:保证在政治上从         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度。

  2.内容

  ①《宪法》共有106条,分为总纲、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旗        、和首都等四章。

  ②《宪法》确立了我国的         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         写入。

  3.意义

  ①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

  ②它的颁布加强了           ,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反映了国家在         时期的根本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

  ③它的颁布极大地提高了人民                  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              建设奠定了基础。

  重难诠释:关于过度时期的社会性质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度时期,即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新民主主义时期并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属于过度的阶段。

  在这一社会中,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经济上是五种经济成分即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并存。其中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占有很大的比重。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领域里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成分,改造非社会主义成分,把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变成社会主义经济。所以说,建国后的新民主主义时期并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属于过度的阶段。

  就其整体而言,不完全是社会主义的,但它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因此,不能把新民主主义同社会主义截然分开。我们承认这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同我们把新中国成立以后称为社会主义国家并不矛盾。说过度时期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就其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说过度时期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就其政权的某些特点和五种经济成分并存而言。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侧面加以强调的结果,没有根本的区别。

  知识运用:

  1.1951年开始的“三反”和“五反”运动

  A.分别在国家机关、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中进行 B.分别在国家机关和国营企业中进行

  C.目的均在于惩治私营企业中的不法行为   D.都是为了惩治干部队伍,抵制资产阶级的腐蚀

  2.下列不属于“三反”运动内容的是

  A.“反贪污”        B.“反行贿”      C.“反浪费”      D.“反官僚主义”

  3.1954年《宪法》与1949年〈〈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在于

  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                 B.《宪法》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饿义务

  C.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出的原则不同   D.规定的权力机关不同

  4.建国初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的重大举措是

  A.镇压反革命      B.抗美援朝战争    C.土地改革       D.“三反”“五反”运动

  5.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④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25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悉人民代表大会制性质及职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及发展过程、民族区域自治制的含义,理解这三者共同构成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渠道搜集资料,了解现代中国政治体系的鲜明特色及优越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责任感和维护祖国利益的信念,理解建设民主政治要从国情出发。

  预习思考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起哪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2.建国后,我国统一战线是怎样发展的?

  3.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资产阶级议会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主体知识

  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

  1.建立

  ①探索发展阶段(1954――1957)

  A.时间: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               》,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高二上学期历史必修一重难点分析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二历史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