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8:37 浏览次数:856次 栏目:高二历史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运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积极倡导者和忠实奉行者。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深受强权欺压,历经救亡图存的百年奋斗,深知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是何等重要。因此,新中国外交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和平外交的方针,选择了永远不称霸的道路,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和平。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立和运用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积极谋求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努力改善外部特别是周边的环境。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很快得到多国的响应。1955年,有20多个国家出席的亚非会议接受了五项原则。此后,五项原则被相继载入一系列重要国际文件,成为国际社会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二.五项原则内容之间的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独立自主地处理内部和外部一切事务而不受其他国家干涉的权利,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和独立的根本标志。主权国家有选择本国社会政治制度、独立自主地决定本国对内对外政策、管辖本国公民及事件的权利。领土完整则是主权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各国主权一律平等,应充分享有领土物质基础。各国主权一律平等,应充分享有领土不受侵犯、内政不被干涉的权利。平等互利则是指导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国家不分大小和强弱,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和平共处是目标,而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才能实现和平共处。
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包容性是指: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开放性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第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运用是对国际关系发展的贡献。
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一,它提出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其二,它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其三,它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南北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其四,它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第五.当前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新内涵
2004年6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了题为《弘扬五项原则 促进和平发展》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就如何充实和丰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提出了以下五点主张:第一,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平等;第二,尊重和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第三,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促进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第四,通过对话与协作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第五,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其他多边机制的重要作用。
巩固练习:
1.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特点是
A.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
C.社会主义开始形成世界体系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
2.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①1953年由我国政府首先提出 ②目的是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③运用这一原则成功解决了与苏联等国的建交问题 ④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A.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B.世界上第一个工人政权建立
C.《共产党宣言》 D.“国际工人协会”成立
4.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其根本原因是
A. 不断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立
C. 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D. 美日对华关系的改变
5.“求同存异”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 B不依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决定亲疏、好恶
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
D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一致意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高二上学期历史必修一重难点分析tag: 历史 高二历史,高二历史学习方法介绍,高二学习计划,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