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8:37 浏览次数:856次 栏目:高二历史
③清朝灭亡: 年 月, 下诏退位,清王朝在中国 多年的统治结束。
三、结果——成功与失败并存:
1.成功之处:推翻了 的统治,结束了 制度,建立了 ,颁布了 。
2.失败
①标志——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年 月,袁世凯在 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到了袁世凯手里。
②原因
A.革命党人的幼稚妥协:武昌起义后,同盟会处于 的境地,成分复杂,很多人把推翻 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 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时也表示 。在南北议和时双方达成协议:袁世凯赞成共和,并逼 ,革命党人 。
B.旧势力的破坏: 和 害怕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也希望袁世凯 。
C.帝国主义扶持袁世凯:帝国主义积极物色新的 ,把目光投向袁世凯,不断制造中国政局 的舆论。
D.袁世凯具有一定的政治资本:袁世凯控制 ,有雄厚的军事实力;武昌起义后组织责任内阁,掌握清政府的 ;镇压义和团运动,受到 的青睐;新政中大刀阔斧改革,颇有作为,获得一定好感。
③含义: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 的社会性质,从根本上说是失败了。
三、历史意义
1.性质:是一次“ ”的资产阶级 革命。
2.作用: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 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 共和国,从此 的观念深入人心。
重难诠释
1.三民主义及其评价
①三民主义包含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部分。
A.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两层意思:一是反满,即推翻清政府。反满不是“排满”,是指反对清朝统治者及其特权,非所有满洲人。二是独立,即推翻作为帝国主义走狗的清王朝,建立“民族的国家”,暗寓了反帝的意愿。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其提出是民族矛盾的反映,它在客观上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广大爱国者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但是,反帝旗帜不鲜明,只把对帝国主义的仇恨集中于其代理人满族统治者身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有三层含义:一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二是建立资产阶级议会共和国。三是防止帝制复辟。这一主张不仅批判了保皇派君主立宪的谬论,也打破了推翻清王朝后重建汉人君主政体的观念。民权主义是阶级矛盾尖锐的反映,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实现民主、自由、平等的愿望。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与民族主义紧密相联,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但是它仅要求推翻封建专制政府而不是消灭整个地主阶级,因此反专制是不彻底的。
C.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就是通过核定地价,征收土地税的办法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建立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制。其目的在于消灭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是民权主义的补充和发展。它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希望从封建生产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把解决土地所有制与发展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革命纲领,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农民的同情。但它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也不能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②评价:
A.进步性: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因而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B.局限性: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制定的革命纲领,它主张民族主义,又不敢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它主张民权,又不敢发动人民,它主张民生,又不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些都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的体现,其局限性决定了在三民主义指导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
①主权在君还是主权在民,是传统国家与近代国家观念的分水岭。建设主权在民的国家,是世界潮流和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政治近代化的本质特征。
②西方列强的入qin触发了“天朝”深刻的国家危机,又激起先驱者对外部世界和西方国家制度的朦胧向往。经过林则徐、魏源等人的介绍,外国传教士、出使人员和早期改良人士的输导,康、梁、潭、严等维新人士的思想启蒙和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勇敢尝试,议会制、三权分立、民主自由、天赋人权等先进思想广为传播。“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也。”“民之自由也,天之所畀也。”类似的惊世咳俗之论,猛烈抨击了“朕即国家”、“皇权至上”等神圣不可侵犯的天条,从理论上移植了构建中国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基本框架,初步实现了国家学说的基本框架,初步实现了国家观念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高二上学期历史必修一重难点分析tag: 历史 高二历史,高二历史学习方法介绍,高二学习计划,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