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历史高二上学期历史必修一重难点分析

高二上学期历史必修一重难点分析

12-26 23:18:37   浏览次数:856  栏目:高二历史

标签:高二历史学习方法介绍,高二学习计划,http://www.quxue6.com 高二上学期历史必修一重难点分析,

  5.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6.阅读下列材料

  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质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摘自《孙中山选集》第587页

  请回答,

  (1)孙中山在上文中指出的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除孙中山总结的原因外,造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

  (3)谈谈你对孙中山上述讲话的认识。

  第18课 五四爱国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理解“五四精神”。

  2.过程于方法:联系中外史实,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国际、国内背景;通过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的分析,理解五四运动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五四运动作为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所体现的爱国精神、民主与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体会民族精神的觉醒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预习与思考:

  1.结合课后解析与探究,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国际国内背景有哪些?

  2.五四运动的意义有哪些?你怎样理解五四精神?这种精神有什么作用?

  主体知识

  一、背景

  1.日本加快侵华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侵华步伐。

  ②1915年,日本公使       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二十一条”,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           。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①中国政府派出以外交总长       为首的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②欧美列强做出将         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

  二、经过

  1.爆发:1919年5月4日,从北京开始。

  2.发展:在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下,          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运动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        ,“        ”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3.结果:斗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北京政府罢免了        、章宗祥、        的职务,拒绝在《         》上签字。

  三、意义(五四精神)

  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         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2.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传播          和          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3.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         、         的精神。

  4.五四运动是中国        革命的开端。 重难诠释 1.新、旧民主注意革命的异同:

  ①相同点:

  A.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革命的任务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

  ②不同点:

  A.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B.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C.目标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D.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2.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的不同:

  ①从领导力量看:前者是资产阶级领导,由于其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且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后者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工人阶级等上历史舞台,进行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②从规模和群众基础上看,前者虽有群众参加,但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敢发动群众;后者的规模是空前的,工、学、商等阶层都参加,反帝反封建方面的彻底性是空前的

  ③从结果和影响看,前者虽结束了封建专制,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后者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从此,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问题探究 结合“重难诠释”中的“不同点”探讨: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高二上学期历史必修一重难点分析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二历史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