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5:34 浏览次数:289次 栏目:初三语文教案
慌可以打垮一个人。我真担心他会变成一个不再会说话的傻子!同学们,杜小康被打垮了吗?
生20:没有。后来他知道“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师:噢,是这样的话,他眼前的景物还像以前那么陌生和令他恐惧吗?
生21:不是。
师:可见,是他自己在调节自己的心理,自己在拯救自己的灵魂。正如海明威所说:“能打垮你的只有你自己!”文章中有一件事最能证明杜小康是不会被打垮的,是哪件事?
生22:杜小康在暴风雨中找鸭。
师:对!找鸭艰难吗?最终找到了吗?
生23:非常艰难,但最终还是找回了所有的鸭子。
师:其实他完全可以靠着父亲去找鸭,可他受伤了还要主动继续找。你们看到了他哪些品质?
生24:不畏艰难,坚强、勇敢、有责任心、体贴父母......。
师:经历了这件事,杜小康的感觉是怎样的?
生25:“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师:是啊!最令人欣喜的结局是怎样的?
生26:鸭生蛋了。
师:小鸭能生蛋么?
生27:不能。
师:那么,鸭既然能生蛋了,说明了什么?
生28:说明鸭长大了,成熟了。
生29:说明鸭被杜小康喂得很好,长势很好,杜小康也成熟了。
生30:说明杜小康们的艰辛付出最终有了收获。
师:同学们答得太棒了!虽然你们没有刻意的去背诵课文,但你们能让你们的理解与作者所写相互交融,可见我们和作者及主人公都产生了心灵的共鸣!现在请同学们迅速把各情节中杜小康心理感觉变化的词语划出来。
生31:起初:茫然、恐惧----害怕、胆怯-----恐慌孤独
生32:接着:不再忽然的恐慌起来。
生33:最后:长大了,坚强了。
师:找得很准确,也很全面。那么,现在同学们认为“孤独之旅”的含义是什么?
生34:就是杜小康心理变化的过程,从茫然、恐惧、害怕、胆怯----恐慌、孤独----不再忽然的恐慌起来----长大了、坚强了。
师:你们读懂了杜小康的心。老师很高兴你们成了杜小康的知音。
(五)再议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师:请同学们把写杜小康心理感觉的词语的相关段落仔细读一遍,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生35:那种心理感觉都是在具体的相应的环境下产生的。
师:说得太好了!可见,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先分小组讨论,再在全班交流。
生36:烘托人物的心情。
师:对。谁能举一例具体说说吗?
生37:如第21段“傍晚……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这种环境给人极大的压力,一个“涌”字、一个“围” 字足以烘托杜小康胆怯的心理。
师:分析得很好!那么同学们认为杜小康的心理变化太突然了吗?
生38:不突然。
师:仔细看看,是什么推动了他的心理变化?
生39:时间,还有景物、环境。
师:噢。你能举例说说吗?
生40:如33段“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面对……,再面对这一缕炊烟。”景物不再那样显得死气沉沉、陌生,有了些灵性的东西。所以,杜小康的心“就不再忽然的恐慌起来”。
生41:还有第47段“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这样的景物当然会使杜小康心情轻松、愉悦,加上鸭又找到了,他欣慰,他显得自己长大了、坚强了。
师:可见,环境描写还能……。
生42: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师:下面我们再来赏析一段描写暴风雨到来时的环境描写。是哪一段?
生齐答:第36段。
师:对!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大声流利地齐读一遍。
师:同学们读到这儿感觉怎样?
生43:很害怕,很紧张。
生44:还很担心杜小康的鸭会遭遇危险。
师:对!那么,你们一定能悟出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啰?
生45:渲染了暴风雨来临时的紧张气氛。
生46:还能烘托杜小康找鸭的艰难,为下文杜小康的长大成熟作铺垫。
生47:这种环境还能为杜小康提供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使他变得勇敢、坚强。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一起归纳总结一下环境描写的作用。(板书见后)
五、练.口头表达
1、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48: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勇敢坚强的少年。
生49:我眼中的杜小康是一个懂事,有责任心,坚毅勇敢的男子汉。
生50:我认为杜小康是一个通情达理,理解父母苦衷,体贴父母疾苦的人。
生51:杜小康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人。
生52:从杜小康最初的茫然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勤奋学习、努力进取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