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27:05 浏览次数:542次 栏目:初三语文教案
苏教版九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北实验中学 徐亚玲、屈丽娟、陈小卫、裴子云、殷春霞
审稿: 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蒋健
单元课时安排:(共11课时)
《成功》 2课时
《创造学思想录》 2课时
《学问和智慧》 2课时
《论美》 1课时
《综合学习与探究》 3课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课时
九 成功
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 徐亚玲
学习要求:
1、了解作者的观点,以及写作本文的目的。
2、积累一些成功的名言及例子,结合自身经验对成功有自己的看法。
学习过程:
话说“成功”
今天我们网站请来众多专家进行主题为“成功”的讨论,请同学们踊跃跟帖,参与讨论:
博客:季羡林
1、据本文,作者对成功的看法是什么?
2、对于构成成功的几个条件作者又是怎么理解的?
(1)请同学们根据上面提示的两个问题,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季老的精辟见解,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季老的看法你如有同感或不同意见,请跟帖。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博客:王国维
1、王国维的经典论段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
2、和本文观点有何异同,作者引用王国维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上面两个问题以王国维的语气写一段话。要求:紧扣文本,吻合情境,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博客:韩愈
1、自己的语言说说对本文中韩愈的两处诗文的理解。
2、诗文有何异同?
请结合上述两个问题以韩愈的口吻写一段话。吻合情境,50字左右。
博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结合积累,根据论坛主题的需要,在上面横线上确定一个恰当的人物,请结合你所确定的人物谈谈他对该问题的看法。要求:吻合情境,50字左右。提醒可以写古今中外之名人,也可结合自己的经历。写的角度:可正面写,也可反面写。最后请你对本次讨论活动从主题上作一个小结,并谈谈你的收获。要求:至少引用一条跟主题相关的名言,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整合:
名人对成功的看法:
爱默生:有人认为成功需要耐得住寂寞;有人认为自卑是成功的障碍;有人认为成功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需要点滴的积累、需要大胆的尝试、勇于面对失败。如果你想获得成功,就要以持之以恒为朋友,以经验为顾问,以耐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守望者。
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W(成功)=X(艰苦劳动)+Y(正确方法)+Z(少说空话)
李嘉诚:成功靠3Q:IQ(理性智商)EQ(情绪智商)SQ(心灵智商)
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材料:
1、有关“机遇”的材料
荣登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榜首的别涅迪克博士是化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某次他把一溶液倒进烧瓶,一不小心烧瓶掉在地上,跟以前烧瓶掉在地上摔成碎片不同的是这个玻璃瓶只是裂成几条缝,别涅迪克博士一时也搞不清楚,把烧瓶注明问题,保存起来。隔了几天,博士看到一则消息:市区有两辆客车相撞,挡风玻璃碎裂刮伤了很多人,回到实验室研究被保存的烧瓶,发现上面有一层硝酸纤维素的化学溶液蒸发后形成的薄薄的无色的透明的膜,粘在瓶上在起着保护作用。一个偶然的机遇导致了一个新的发现。
2、见教参210---213页。
十 创造学思想录
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 屈丽娟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理解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和特点,认识创新对人类的巨大作用。
课前准备
1. 解作者,读《创造学思想录》全文。
2. 集有关创造的故事或道理。
教学过程
a.导入课文
1.关于创造的故事
故事一:某公司招聘推销员,考题是向和尚推销梳子,第一个人一把梳子也没能推销出去,因为和尚显然不需要梳头发的梳子;第二个人推销出去了一把梳子,他劝老和尚用这把梳子来梳胡子;第三个人居然推销了一千把梳子,他说动寺院用这梳子赠给香客以保佑他们。这第三个人当然被录取了,并在后来的工作中不断取得成功。
故事二:以鞋类为主要经营项目的某体育用品公司打算到非洲拓展市场,市场调查人员甲通过调查上报道:“那里的人都不穿鞋子,鞋子在那里没市场。”市场调查人员乙通过调查上报道:“那里的人都还没有穿鞋子,那是一个多么巨大的鞋子市场啊!”最后该公司毅然到非洲拓展市场并取得了成功。
用以上两个在无商机处创造商机的例子来导人创造性思维,从而进入文章。
(用这样的故事导入,一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二是跟创造性思维结合得非常紧,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2.说你所知道的创造的故事。
3.结合故事,谈谈你所理解的创造。
b.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作者表达的观点。(参考:我们要有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思维。)
2、把无法理解的片段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
c.深入探究
1.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下面的人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1)亚历山大。
(2)第一个看到无用的锯末想到可以用它压制成引火燃料的人。
(3)在飞机场上看时装的人。
(4)建筑师。
讨论并归纳:
(1)亚历山大的思维有着积极的求异性,对常见的、惯用的做法持分析的态度。他的求异性表现在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的解决。亚历山大使人们从习惯性观察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他的思维具有变通、独特的特性。其实这则有关亚历山大的寓言也折射出与哥伦布竖鸡蛋一样简单而浅显的道理。
(2)将无用的锯末变为有用的引火燃料,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发明者将观察到的事物和已有知识或假说联系思考,把锯末与引燃材料之间的相似性、特异性、重复性加以比较,发现其必然联系、本质现象。只有独具慧眼、观察敏锐,洞识其潜在意义,才能抓住时机,作出创造。
tag: 单元教学 初三语文教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初三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