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26:40 浏览次数:196次 栏目: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85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 根据题目特点,学会灵活地选择试商方法,像14、16、24、26等可看成15、25等试商,掌握试商方法。
2学习如何验算有余数除法,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3.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quxue6.com网 www.quxue6.com]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题目特点,学会灵活的选择试商方法。
难点:掌握试商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 120÷31= 86÷39=
(让学生练习后讲述试商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通过“四舍”、“五入”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算除法,这一节我们继续来学习笔算除法,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能通过掌握灵活试商的方法,更好的来笔算除法。(板书;笔算除法。灵活试商)
2、,出示例4: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设计意图 通过对情境图的观察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quxue6.com网 www.quxue6.com]收集、整理信息到能力,通过教师对算式140÷26算法的提问,激发的探究欲望,引出本节课内容。)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
根据问题,你怎样列出算式?(140÷26=)为什么这么列?观察一下这个算式,对于这样的算式,你要怎样解决呢?自己试着做做看?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练习,解答,初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巡视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及时指导。﹚
2.互动交流
﹙1﹚小组交流
师:完成的怎么样?想不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长负责组织,每个同学都要发言。
﹙设计意图:学生互动交流,在小组内展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案,比一比水的想法更棒。小组内互相补充,形成小组意见。﹚
﹙2﹚全班交流
师:组织学生回报各自的算法,依次板书。组间质疑、辩论,师在关键环节点拨提升。
组1: 用“五入”的方法,把26看作30,通过检查,发现商4小了,余数36里还有一个26,可以商5, 再得出应该商5。
师:他做的对吗?帮他验算一下。(生验算)
师:你说说你是怎样验算的。生: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师小结。
组2: 可以把26看作25,用口算试商,5×25=125,接近140,所以商5。
组3: 也可以拿商直接乘以除数,通过观察得出商。 5×26=130 4×26=104
3.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算法,从中找出更简便实用的方法。几种方法都是找接近的数。
师:用“五入”的方法,把26看作30,通过检查,发现商4小了,余数36里还有一个26,可以商5, 再得出应该商5。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试商方法。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学习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应用
(1)、课本P85页“做一做”。
96÷16= 200÷25= 104÷26=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①、生练习 ②、交流;你怎样试商? ③验算一下是否正确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由交流中出现的不同填法。比如20×( )<85,( )里可以填1~4各数(当然也可以填0,但无实际意义)。要特别指出: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想商时,要选择除数与1~9中哪个数相乘的积小于并且最接近被除的数。
(3)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改错题。
2、综合应用
(1)、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请学生口答或直接把各题的准确商写在书上。开始前,可以根据本班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比如“比一比”谁的速度快、抢答等。
(2)、一共有200棵树苗,每行26棵,一共可以种几行?还剩几棵?
(3)、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最新的一期是第72期,这本杂志是月刊,每月发行一期。这本杂志创刊多少年了?
(4)一种衣服每件29元,一种衣服每两件衣服46元,小王带了185元,最多可以买几件?还剩多少钱?(让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寻求多种答案,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掌握对笔算除法的试商灵活应用。)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要知道遇到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要灵活地选择最 恰当的试商方法,要使计算尽可能的简便)出示试商儿歌:
一二丢,八九收
四六当五来动手
“四舍”商大减去一
“五入”商小加一好
板书设计:
商是一位数笔算除法
140÷26=5……10
①可以把26看作25,用口算试商,5×25=125,接近140,所以商5;
②也可以拿商直接乘以除数,观察得出商。
教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寻找新问题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体现在为学生营造一个激励探索、鼓励讨论交流的氛围。整节课在教师的一个个问题中展开,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不断完善、深化自己的认知。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是新课标的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的数学课程要面对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位学生的智慧潜能。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课堂中我设计了一个个发散性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回答,同时又在交流、倾听中完善自己的认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tag: 教学反思 数学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免费教案 - 数学教案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