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27:05 浏览次数:577次 栏目:初三语文教案
(二)结合景物描写体昧“孤独”(约 20 分钟)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1.提问:“孤独之旅”是编者加的标题,你认为合适吗?能不能拟出更好的题目? 对于学生的拟题适时评价。 |
1.自拟标题,和文章标题相比较,体会标题的内涵。 |
2.提问:文章标题为“孤独之旅”,请同学们说说你对文中“孤独”的理解。 |
2.畅所欲言,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谈一谈。 |
3.组织学生找出文中描述“孤独”的有关语句并朗读,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对“孤独”的体会,领悟杜小康的“孤独”感受。 |
3.自主阅读,锻炼筛选信息的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细细品味;结合自身感受,领会人物情感。 |
4.请同学推荐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段环境描写,并说明理由。从写作和文章结构两方面把握,对学生的推荐作出评价。 |
4.锻炼文学鉴赏能力,推荐自己喜欢的环境描写与同学分享,主要从写作和文章结构两方面说明理由。 |
5.总结:环境描写在文章中起到了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
5.自由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以及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
(三)结合课文,畅谈“成长”(约 10 分钟)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1.提问: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
1.分组讨论后回答:出发时茫然、恐惧;到达芦苇荡时害怕、胆怯;安顿之后感到孤独;时间久了不再感到恐慌;那天雨后天晴变得坚强。 |
2.组织学生畅谈自己“成长”的感受。 |
2.联系杜小康的成长,和教师、同学交流成长的感受。 |
tag: 年级语文 初三语文教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初三语文教案